在重慶忠縣,洋渡到西山兩個碼頭間至今開行着“水上公交”。秦大益是“渝忠客2180”的船長,一年出船363天,剩下的2天,是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還要留在船上守夜。這位長江上的“擺渡人”,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運送菜農進城賣菜。

每天6點半,“渝忠客2180”都會從重慶忠縣的洋渡碼頭準時出發,8點半,它將停靠在西山碼頭,對應的陸路距離不過40多公里。從洋渡鎮到忠縣縣城,開車僅需50分鐘。而乘坐輪渡,則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那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選擇輪渡呢?

“渝忠客2180”船長 秦大益:坐我們船的都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都是以賣菜、生禽爲生。車的空間小,菜籃子、生禽不好放,坐船空間大一點,好放一點。還有坐車價格貴一點,坐船要便宜一點。

2016年之後,當地水運客流量銳減。到2020年,往返於洋渡和西山兩個碼頭間的客輪只剩一艘。選擇擺在秦大益面前——以65萬元的價格賣船退出,或者繼續入不敷出地在長江上開行。

秦大益:我從18歲開始開這個船,我們三代都是開船的,都是開客渡船的,對長江、對人都有感情了,捨不得放下。

秦大益說,出一趟船油費成本大約600元,船票5到12元,每天至少要有80人以上才能回本。

秦大益:比如2022年3、4月份,一天的收入和支出都不能細算。如果真是算清楚了,那些工資、油錢還有磨損,可以說堅持不下去了。

客輪的運營每況愈下,秦大益記得,兒子2020年上大學,13000元錢的學費自己湊了很久,借款人的名字他記了一整頁紙。但是看到老人們揹着沉重的菜簍上船,反覆確認幾十塊的收入,秦大益又覺得自己還能再堅持一下。

秦大益兒子 秦源澤:他想老了留點念想,因爲我爸開船開了27年了,突然一下子不讓他開船了,他會想念這個船,他就拍了這個視頻,然後發到這個平臺上面,大家其實關注度還蠻高的。

沒想到的是,“渝忠客2180”的熱度直線攀升,直播從600人看到3000多人看,再到現在的220萬粉絲。粉絲們也通過秦大益來傳遞自己的愛心。秦大益的直播所得足夠客輪運營了,多出來的錢他一筆一筆仔細記下來,回饋給菜農們。

秦大益兒子 秦源澤:粉絲想看看老人家的生活狀況,採訪老人家,我說你們喫沒喫早飯,老人家說沒有喫,我們的粉絲們就想到爲他們提供早餐。我們其實是一個傳遞者,傳遞着我們好心的一些正能量。我們會開着車去鄉下,看看這些孤寡老人家、留守孩子,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家庭。

菜農 彭桂香:這個船優惠,有免費早餐,坐車要17元錢,坐船便宜10元錢。

除了提供免費早餐,他們還在西山碼頭附近特意租下門面房,爲老人們提供休息的場所,冬天有電烤爐取暖,夏天有空調納涼。

早上8點40分,輪渡抵達忠縣的西山碼頭,很多市民早已在碼頭的階梯上等候。菜農們挑着扁擔,剛邁出碼頭,就有很多顧客開始選購菜品。停好船,秦大益習慣性地背上老人的揹簍爬上高高的碼頭臺階,幫老人們吆喝叫賣、拿電子秤到處幫着他們稱重、找零、換錢。秦大益和船員們在這裏可謂是樣樣精通。

秦大益:這些老人沒有智能手機,買菜的人沒帶現金,我能幫他們換一下,掃一下微信,把它給換成現錢。我每天在這換零錢,多的時候要找別人換2000元。

菜農 王洪其:他完全是在幫我們,你就是來晚了,他就是等也要等你上船。這裏上不來,他還幫忙背上來,所以說他就這麼好。

記者:怎麼想起來這買,不去菜市場呢?

購菜市民 劉先生:這裏的菜新鮮,他們自己種的菜。

爲了更好地爲這些菜農服務,在離碼頭不到100米的地方,當地政府建設了一個臨時交易市場,在今年5月7日投入使用。而當地的海事部門,更是爲了這個唯一的“水上公交”,在長江主航道外開闢了一條單獨的航線。

秦大益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走不脫”。他解釋着“走不脫”的原因,“如果唯一的船停航,很多人的菜就會爛在地裏”。這條水路,秦大益跑了十年。“渝忠客2180”像一個圓規,將秦大益的重心牢牢固定。

秦大益:我不得不堅持下去,因爲我的船還有人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