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近期,港口甲醇基差再次大幅走強。截至5月13日收盤,太倉甲醇現貨基差(相對於2409合約,下同)攀升至150~180元/噸,較4月底上漲65~90元/噸;5月下基差走強至100~130元/噸,較4月底上漲55~80元/噸,6月下基差在55~65元/噸,較4月底上漲35~45元/噸。記者觀察到,短短一週交易時間,各週期基差快速走強,且近月合約漲幅強於遠月合約。強基差也帶動甲醇期貨大幅上行,昨日期價上漲逾2%。

“本輪基差走強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齊盛期貨分析師於芃森表示,首先,前期內地甲醇價格大幅走高,造成內地與港口的現貨套利窗口關閉,內地貨物無法銷售至港口地區。其次,因產業下游“五一”假期前備貨和假期後補貨,港口地區可銷售現貨依舊偏少,需求出現階段性小高峯,使得現貨價格整體走強。最後,甲醇整體可銷售庫存不高,貿易商和下游用戶對後市再度看漲。

受訪人士普遍表示,甲醇基差走強與庫存有關,當前港口延續低庫存和流通貨量趨緊的狀態,使得現貨商挺價惜售意願較強。

港口基差走強向甲醇市場釋放了什麼信號?

金聯創資訊化工分析師張曉豔表示,港口基差走強體現了當前主港華東甲醇供應趨緊的強現實,即在低庫存背景下貨權集中、流通貨量趨緊等利多因素共振;同時,內地甲醇價格偏強也使當前東部和西部地區較難進行套利操作,進一步使供應趨緊。

“需求端雖面臨烯烴開工走低預期,如近日浙江乍浦MTO停車,5月山東、江蘇部分烯烴存檢修預期等,但6月進口增量有限,港口庫存累積速度或偏慢,這些因素促使現貨商惜售。”她稱。

在於芃森看來,甲醇基差走強代表了短期現貨相對期貨的強勢,“期貨體現的是8月和9月的市場預期,而現貨體現的是當下的現實,港口地區強現實弱預期的結構依然沒有改變”。

本次港口基差走強,能否促使甲醇重演一季度的上漲行情?

劉書源認爲,一季度行情重演的難度較大。“一方面,目前伊朗裝置的開工率和一季度不同。一季度,伊朗出現寒潮天氣,多個裝置停工。本次基差走強源於港口可流通貨源有限,不過,5月下旬貨源就會集中到港。另一方面,MTO裝置的開工率和一季度不同。一季度,MTO迎來開工潮,內地裝置近乎全開,月度甲醇消耗量處於高位。”劉書源介紹,本月除數套CTO裝置將關停外,MTO裝置的開工率下行已成定數,預計5月MTO裝置的開工率環比下降10個百分點。

張曉豔認爲,短期華東港口或延續強基差狀態,中線需警惕基差趨弱修復預期。隨着現貨絕對價格持續走高,需關注下游實質性需求的匹配情況。

“基差是一定要回歸的,但短期並不具備這個條件。”於芃森表示,港口地區烯烴裝置虧損嚴重,甚至有停產的情況,下游負反饋的不確定性較高。“在沒有足夠庫存之前,甲醇向下的空間有限,且在下游恢復盈利之前也沒有大幅上行的驅動。”在於芃森看來,甲醇期貨大概率維持區間震盪。

在劉書源看來,甲醇後期走勢除要關注到港量外,還要重點關注行業利潤傳導情況。目前,上游現金流利潤已經處於歷史高位,約800元/噸。在高利潤的驅使下,前期檢修的企業5月底將“迴歸”,市場供給將再度充裕。同時,在MTO負反饋的情況下,需關注MTO裝置後續具體檢修的時間節點。基於此,劉書源認爲,甲醇期價存在高位回調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