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 鵬

作爲彰顯時代風尚風貌的重要載體,紡織服飾行業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部分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紡織服飾行業公司將資本市場作爲公司戰略轉型的關鍵驅動力,持續完善品牌培育和推廣體系,實現資本產業高效協同。

以最爲直觀的業績表現來看,深市60家紡織服飾領域上市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實現穩步發展。數據顯示,前述60家公司2024年一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69億元,同比增長4.13%;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11.47%。

展望未來,受訪企業紛紛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列爲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提出“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由此不難預測紡織服飾領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一季度“成績”可圈可點

“衣食住行”中的“衣”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已融入到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正因隨處可見、觸手可及,讓大衆很少將高科技與之建立起聯繫。但事實卻是,紡織服飾領域也是科技創新的組成部分。

例如,探路者作爲戶外用品龍頭企業,公司自2016年起就與中國航天在多個領域建立合作,依託自主研發的 “極地仿生科技”,連續9年助力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先後爲“神十二”至“神十八”航天員提供包含艙內連體工作服、分體工作服、艙內休閒服、睡袋等在內的十多類艙內服裝裝備。

探路者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奉行堅持長期主義,聚焦核心科技,保持戶外行業領軍地位,強化融合創新,注重成果轉化,堅持‘深入科技研究、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科技平臺’的科研方向,深度挖掘國內外戶外運動市場的發展空間,勇創戶外‘極地仿生’新科技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事實上,探路者也僅是諸多深市紡織服飾領域上市公司積極探索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也正因如此,相關上市公司在科技的助力之下,紛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以探路者爲例,據公司2024年一季報顯示,探路者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增長。其中,實現營業收入38242.5萬元,同比增長57.7%;實現歸母淨利潤7117.8萬元,同比增長286.6%。再比如,華利集團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65億元,同比增加30.1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7億元,同比增加63.67%。

對於業績增長,華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公司沉澱了豐富的運動鞋開發設計及製造經驗,客戶和產品風格多元,擁有業界最爲全面的製鞋工藝技術和流程,產品開發能力和量產能力位居行業前列;另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隨着運動品牌的產品庫存水平趨於正常,公司訂單在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逐步恢復增長。

行業市場前景可期

深市紡織服飾行業上市公司在2024年迎來“開門紅”的同時,在市場環境利好氛圍愈加濃厚之下,相關上市公司也紛紛表示看好行業發展前景。

一方面,利好政策接連出臺,爲行業發展前景指明瞭方向。例如,2023年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和服務質量供需有效對接,參與羣體更加廣泛,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安全監管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批發展基礎好、服務保障全、地方特色強、配套產業優的戶外運動發展高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在上述華利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體育消費作爲與旅遊、文化、健康、養老、教育培訓並駕齊驅的“六大消費領域”之一,在2024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均受到了廣泛關注。各地舉辦多種體育活動,實現“創新打造體育消費場景,持續擴大體育消費規模”。

另一方面,隨着消費觀念的改變、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大型體育賽事的逐步恢復,運動、健身、戶外活動等成爲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運動鞋等運動裝備的需求穩健成長。

上述探路者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戶外行業品牌具有集中度低、競爭激烈的特點,在國外建立了良好的用戶口碑和廣泛的市場基礎環境下,本土品牌面臨着較大的競爭壓力。隨着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戶外行業品牌發展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的趨勢,本土品牌也在不斷崛起,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