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 蓉

儘管目前尚處於集裝箱海運市場傳統淡季,但近期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頭部船運公司紛紛披露航線運價上調信息,漲價覆蓋亞洲至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多個方向的航線。

具體來看,5月份以來,船運公司紛紛漲價。以達飛爲例,自5月15日起,其亞洲至北歐航線上調至2700美元/TEU(長20英尺集裝箱)、5000美元/FEU(長40英尺集裝箱),分別上漲500美元/TEU、1000美元/FEU,漲幅分別爲23%、25%。

除了亞洲至北歐航線運價大幅攀升之外,同樣漲價的還有亞洲至美國航線。5月10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的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爲4393美元/FEU和5562美元/FEU,較一週前分別上漲22%、19%。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寶通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顏先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主要海運航線進入全面漲價,其中一些航線漲價已經生效。”

推動集裝箱海運航線漲價的原因來自多方面,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需求端邊際向好,二是紅海繞行在提升成本的同時導致供應鏈緊張,三是部分航線進入長期協議簽約的關鍵時期,促使船公司上調價格。”

根據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以美元計價,2024年4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5%,在3月份出口同比短暫下跌之後,迅速止跌回升,出口繼續處於穩中向好的軌道上。

紅海繞行也是導致集裝箱海運漲價的因素之一。浙商證券分析師李丹紅在研報中表示,集裝箱船舶繞行紅海的長期化趨勢明顯,繞行導致航行距離增長約29%,僅遠東到歐洲繞行就會拉動全球箱海里需求增長5.27%。

集裝箱海運市場具有明顯的淡旺季,傳統旺季爲每年7月份至10月份和12月份至次年1月份。而此次爲何多家公司選擇在淡季提價?業內人士分析稱,這與當下正是美國航線長期協議簽約時間有關,一些船公司在這一時點提出漲價,以期簽下較高的長期協議價格。

2020年以來,全球集裝箱海運市場經歷了一輪波瀾壯闊的週期,彼時曾出現集裝箱“一箱難求”、運價一路高漲的局面。直到2022年下半年,運價進入下跌趨勢,之後市場逐漸迴歸理性。2023年底開始,運價再次啓動上漲。

與此同時,A股海運板塊上市公司股價漲勢強勁。根據Wind數據,截至5月13日收盤,中遠海控招商輪船、寧波遠洋等18家A股海運板塊上市公司近3個月股價整體漲幅爲26.35%。其中,中遠海控近3個月股價漲幅達到39.86%。

多家與海運相關的上市公司經營迎來明顯改善。中集集團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標準乾貨集裝箱累計銷量49.44萬TEU,產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實現大幅增長。目前集裝箱標準幹箱在手訂單較爲飽滿。中遠海控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歐美出口方向均爲滿載。

展望未來,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外貿訂單量的增加使運輸需求增長,這對於海運價格上漲將有一定支撐。”

張新原表示:“在海運價格上漲之際,外貿企業需要加強物流效率管理,與船公司協商更優惠的價格,並且靈活選擇陸路運輸、空運等其他運輸方式,多措並舉降低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