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瞭解元創未來基金的相關人士對創投日報記者表示,元創未來基金落地在徐彙區的漕河涇,主要投資漕河涇園區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產業,包含企業、場景、基金三大場景。

上海國投公司與臨港集團又有新動作了。近日,爲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上海國投公司旗下孚騰資本和臨港集團旗下臨方投資作爲主要發起人,設立了上海元創未來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元創未來基金”)。

除孚騰資本與臨方投資外,漕河涇總公司、徐匯資本、成都交投等國資平臺,以及和米哈遊、商湯科技、嗶哩嗶哩等領先的數字產業龍頭也將共同出資。新基金將落地于徐匯區,目前已經完成設立準備工作,首關規模5.121億元。

這是上海持續推動人工智能、元宇宙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數字經濟驅動的科學研究內生動力的重要一步。創投日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元創未來基金主要投資於上海漕河涇區域。

一位瞭解該基金的相關人士對創投日報記者表示,元創未來基金落地在徐彙區的漕河涇,主要投資漕河涇園區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產業,包含企業、場景、基金三大場景。

“臨港集團雖然產業園衆多,但並不侷限於臨港新片區。投資的漕河涇園區,就是讓新基金依託臨港園區在未來數字經濟產業領域‘基金+基地’的賦能優勢,發揮徐彙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精準對接產業鏈上下游需求,打造‘金融+科技+產業’孵化模式。”

元創未來,即爲徐彙區內一元宇宙產業創新園。該產業園採取“南北聯動”的空間佈局,包括北部漕河涇開發區本部區域,佔地面積4平方公里,以及南部漕河涇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佔地面積約0.6平方公里。

一位上海本地投資人士在接受創投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徐匯漕河涇開發區已形成了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產業集羣,聚集了包括騰訊、微軟、商湯、安謀科技、依圖、MiniMax、字節跳動等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有着上游算法與下游應用的雙向支撐產業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首批獲批上線的8個企業/機構大模型名單中,上海佔到3家,其中漕河涇開發區就有2家,包括商湯科技的“商量SenseChat”和MiniMax的“ABAB大模型”。

今年2月,上海市委 書記 陳吉寧在調研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並主持召開人工智能科創機構和企業座談會時指出,人工智能是上海着力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

另外,在去年7月,上海市發佈了《上海市“元宇宙”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加快推動元宇宙產業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突破。

結合漕河涇此前設立的元宇宙產業基金,上述投資人認爲,元創未來基金將圍繞“元創未來”這一產業承載空間,加大投資元宇宙、人工智能賽道,探索超大城市產業園區更新的新路徑、新模式與新經驗。

元創未來基金在具體運營方面,由孚騰資本作爲GP。

2022年孚騰資本成立時,被稱爲“最強私募”。該資本LP陣容強大,包括了上海 國投資本 、 上汽集團 全資子公司上汽金控、 寧德時代 、B站全資子公司繪界文化、博裕資本旗下機構,以及中信資本旗下基金等。

成立2年來,孚騰資本參與了多個重要私募股權基金,如2022年總規模達百億的S基金,就由孚騰資本“操盤”,主要圍繞數字經濟、先進製造、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等行業開展投資,首期爲30億元;今年4月,在上海市國資委召開的併購基金專題座談會上,孚騰資本也有參與,加入到上海國資併購基金的佈局中。

另一發起方臨方投資,則是臨港集團旗下投資平臺。截至目前,臨方投資已出手37筆投資。今年其最爲重要的一筆投資,是參與智己汽車超80億元的B輪融資。

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臨方投資所屬的臨港集團,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唯一一家以產業園區投資、開發與經營和園區相關配套服務爲主業的大型國有企業,此前參與過積塔半導體80億元B輪融資。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創投日報”(ID:gh_8b25bce7ef22),作者:陳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