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鐵血觀世界

首先來回顧一條來自2022年11月份的消息,據媒體消息:日本媒體2022年11月4日對外宣稱: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在當日的記者會見上表示: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今後將強化與各國之間的合作關係。而在2022年9月份的時候,日本就已經開始討論“以北約標準計算防衛費用”。同時以俄烏衝突爲由,日本通過了放寬“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建議,大幅放寬對外輸出軍事裝備和技術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日本就是在“變相”加入北約,不管是加入北約網絡防禦中心,還是修改相關規定,都是在做鋪墊和試探。

日本加入北約網絡防禦網

第一:日本“加入”北約尚未發生,是否就可以無視或者說不予理睬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在日本確定加入北約的時候,纔開始抵制還來得及嗎?北約建立的初衷是集體防禦,但是隨着世界格局的變遷,北約已經演變成了一個以美國爲首的軍事進攻性組織。具體案例有很多,例如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北約聯合部隊進攻伊拉克;美英聯手空襲敘利亞、也門、阿富汗等國家。諸多事實證實,當前的北約已經變成軍事進攻性組織,且是對其他國家充滿惡意。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中小型國家渴望加入北約,因爲他們害怕自己成爲下一個伊拉克,當然施暴者可能是美國也可能是俄羅斯,但相對而言美國更加危險。

日本頻繁和北約“聯絡”

第二:爲什麼說支持烏克蘭就“等於”在支持日本加入北約?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問題,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多次提出“永久中立、拒絕加入北約”的要求,可見俄羅斯迫切希望烏克蘭中立,避免和北約有過多接觸。同樣的道理套用在中國和日本身上,一旦日本加入北約,那麼中國國防安全將受到極大威脅,北約大量軍隊駐紮在日本,大量武器被派送到日本本土,不但東三省可能會再次成爲突破口,甚至沿海城市都將受到威脅。所以即便烏克蘭是主權國家,有自由選擇“陣營”權利,但俄羅斯不會同意,而日本也是如此不是嗎?

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第三:很多人指出俄羅斯也曾多次申請加入北約,爲什麼烏克蘭就不能申請呢?普京在任期間曾先後三次申請加入北約,但最後均遭到西方集團的否決。這一案例側面說明,北約是一個具有針對性的軍事組織,其將俄羅斯選定爲“敵對目標”。而在近些年美國不斷鼓吹“中國威脅”,在國際社會抹黑中國國家形象,這是否是一種鋪墊手段?而日本、韓國等國家入約則是一個“契機”,迫使中國不得不動手。綜上所述,早期北約針對的是蘇聯,後來變成了俄羅斯,而在近些年美國的目標開始轉向中國,所以俄羅斯是前車之鑑。

北約聯軍的“傑作”

可能換一種說法更容易理解,如果烏克蘭在本輪衝突中得到大量支持,最後俄羅斯以“失敗”收尾,那麼美國是否會復刻這一手段,用於打擊、消耗中國呢?或者在烏克蘭勝利之後,成功獲得北約成員身份,是否會鼓勵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家更積極地爲美國效力,爲加入北約而不擇手段挑釁中國,甚至挑起戰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俄烏衝突陷入僵局之後,菲律賓、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挑釁行爲越來越明目張膽,個人認爲:這就是一種嘗試,在看到俄羅斯因爲烏克蘭而陷入困境之後,開始嘗試讓中國陷入同樣的問題中。可悲的是很多國人選擇支持烏克蘭,試圖讓以挑釁大國爲手段的入約通道更加通暢。

(文/小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