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蘇海森

初夏,夜幕降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洋裏鄉紳帶村村道兩旁的路燈準時亮了起來。喫過晚飯,三五成羣的村民走出家門沿着村道遛彎,有說有笑。

談起再次亮起的路燈,鄉親們紛紛給鄉賢陳昌添豎起了大拇指。

原來,紳帶村此前的路燈於2000年投用,由於年久失修,絕大部分已無法使用,因受財力限制,一直無法重修,這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出行造成諸多不便。

鄉賢陳昌添爲閩侯縣洋裏鄉紳帶村捐贈的91盞嶄新路燈在施工中。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紳帶村鄉賢陳昌添主動捐款70萬元,爲村裏修建91盞嶄新的路燈。路燈工程於2023年12月開始施工,前不久投入使用。

這已不是陳昌添第一次爲家鄉做實事。多年來,他熱心爲紳帶村、洋裏鄉的發展奉獻力量,在生活飲用水工程、美麗鄉村建設、教育等民生項目中積極捐資,助力鄉村振興。

陳昌添的善舉是閩侯縣鄉賢助力家鄉發展的一個側面。

閩侯縣小箬鄉召開鄉賢座談會。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近年來,閩侯縣深入落實“建強堡壘”專項行動,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大力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強化黨建引領,廣泛動員在外企業家、致富能人、大學生等各方人才建設家鄉,引導他們在建強組織、發展產業、助力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據悉,自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以來,閩侯縣發揮黨組織搭臺聚賢作用,大力摸底鄉賢資源,建立鄉賢人才動態管理信息庫,已累計摸排企業家、專家教授等各類鄉賢人才3045人。利用春節、清明、“五一”等節假日鄉賢返鄉契機,以村爲單位,組織召開鄉賢懇談會307場、村莊發展大會270場,帶動2600餘名鄉賢暢敘鄉情、共話桑梓。

鄉賢領頭 建強堡壘優治理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閩侯縣大湖鄉新塘村鄉村遊火熱,最高一天遊客人數達到2000人。這讓新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仲興既高興又有壓力,“旅遊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不斷激發村莊的發展,鞭策我們要爲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近年來,閩侯縣大湖鄉新塘村做活特色文旅“水文章”,鄉村遊火熱。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走進新塘村,只見一條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溪道中大小鵝卵石密佈;保存良好的古民居依山而建、臨水而設;古樸精緻的廊橋如長虹臥波,橫跨在溪流兩岸,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田園風光躍然眼中。

以水興旅,以旅興村。近年來,新塘村做足“生態+”文章,全力做活特色文旅“水文章”,鄉村遊風生水起。

新塘村有如今的發展成績離不開“領頭雁”陳仲興的付出。

幾年前,懷揣改變家鄉面貌的夢想,陳仲興選擇放棄城裏發展機會,回到家鄉帶領村民種植高山蔬菜、辦企業、發展旅遊業等,走出了一條村民共富的振興之路。新塘村先後獲評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創建單位等榮譽稱號。

閩侯縣大湖鄉新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仲興向參觀者介紹村裏情況。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在閩侯縣,像陳仲興這樣回到農村、帶領村民走上增收致富道路的“領頭雁”還有不少。

近年來,爲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閩侯縣積極實施優秀人才回引計劃,鼓勵引導大學畢業生、致富能手等優秀人才返鄉任職。目前,該縣現任村主幹中有22名返鄉大學生。此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才也充實到基層幹部隊伍中,在該縣908名村(社區)“兩委”幹部後備力量中有29%爲返鄉大學生,爲建強村級黨組織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鄉賢帶動 發展產業助增收

連日來,閩侯縣廷坪鄉汶合村良地自然村的村民們紛紛返鄉,爲全村共同的大事做準備——再過不久,村裏“繡山花谷”基地的300畝繡球花就要迎來盛花期,屆時將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賞花海、學插花。

閩侯縣廷坪鄉汶合村良地自然村“繡山花谷”基地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爲這個偏遠小山村鋪就致富“花”路的,正是從這裏走出去的鄉賢陳榮順。

良地村海拔600多米,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但因偏遠,過去村民生活一直難有大改觀。從事花卉產業的陳榮順每次從外地回鄉,總有頗多感慨,也暗下決心要爲家鄉的鄉村振興辦點實事,帶領鄉親們走上增收致富路。

經過多年的試種實驗,2019年春節,陳榮順帶着“繡山花谷”項目計劃回到了家鄉。項目很快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項目選址、土地流轉、公司註冊等幾乎同步展開,不到2個月,項目就落地實施,30多名村民積極入股參與。

如今,5年過去,繡山花谷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初步形成了繡球花種植、花海觀賞、鮮切花配送、永生花加工、花卉研學的新型花卉產業鏈,不僅帶動了村民們就業,增加了村財收入,還爲良地村帶來了絡繹不絕的賞花客流。

遊客徜徉在閩侯縣廷坪鄉汶合村良地自然村“繡山花谷”基地裏的花海中。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一朵花“盤活”一個村。在閩侯縣,像陳榮順這樣,鄉賢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

近年來,閩侯縣堅持把鄉賢發展產業作爲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各村黨支部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精準對接鄉賢發展需求、盤活閒置資源,爲鄉賢發展產業“牽線搭橋”。 目前,全縣鄉賢項目有87個,正逐步帶動鄉村經濟實現新蛻變。

鄉賢助力 投身公益惠民生

今年2月,閩侯縣大湖鄉商會五週年新春聯誼會暨大湖鄉教育發展促進會籌備大會舉行。會上,鄉賢們共募捐245萬元助力家鄉的教育發展。

閩侯縣大湖鄉商會五週年新春聯誼會暨教育發展促進會籌備大會召開。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近年來,大湖鄉商會設立的“獎教獎學助學基金”,共接受鄉賢捐款345萬元,在一年一度的“獎教獎學助學基金”活動中共發出獎金約200萬元,累計獎勵近400名學生,在當地引發熱烈反響。

“大湖鄉地處山區,曾經的我們走出家門敢闖敢幹,現在家鄉需要我們,我們理應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助推家鄉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多次帶頭捐款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太湖鄉鄉賢陳武衛表示,看到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覺得非常自豪,未來他將積極參與家鄉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社會治理等工作,助力家鄉更快更好地發展。

以鄉情爲紐帶、以鄉愁爲羈絆、以鄉音爲共鳴,近年來,閩侯縣建立黨支部聯絡鄉賢機制,發動鄉賢積極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在基礎設施建設、助學扶貧等方面凝聚發展合力,用實際行動惠民生暖民心。

閩侯縣荊溪鎮仁洲村推行黨支部建在網格上,引導各方力量參與家鄉建設,共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閩侯縣委組織部供圖

比如,尚幹鎮後福村黨總支通過尚幹鎮祠堂管委會聯繫各地鄉賢,籌集40餘萬元資金用於修繕淘江大道沿岸護欄;祥謙鎮鄉賢企業家廖敏華、林飛等人拿出千萬餘元爲家鄉建設籃球場、游泳池等設施,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南通鎮鄉賢企業家張敏傑家族向閩侯八中捐贈100萬元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教獎學,推動家鄉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閩侯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以“建強堡壘”專項行動爲抓手,縱深推進“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繼續探索“黨建+鄉賢+N”機制,鼓勵支持更多離鄉企業家、高校畢業生等人才返鄉建設家鄉,着力構建鄉賢成長與鄉村發展“雙向奔赴”的共贏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