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女性健康,我們常常會想到婦科疾病、乳腺癌、宮頸癌等,但卻忽略了心血管疾病。據世界心臟聯盟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對於女性來說,心血管疾病的多發,還有很多由其生理特點決定的“特殊原因”。瞭解原因並提早預防,可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懷孕生產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被證實與產後突發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關。妊娠期女性存在至少1個高危因素(子癇前期、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壓、I型或II型糖尿病、慢性腎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至少2箇中等危險因素(未生育、肥胖、子癇前期家族史、社會經濟因素、高齡),可低劑量服用阿司匹林,以降低子癇前期的風險。

妊娠期糖尿病具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未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將增加,包括2倍的高血壓風險、2倍的中風風險和2.8倍的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除此之外,妊娠期糖尿病史也與未來增高1.4-20倍的II型糖尿病風險有關。

早產即在妊娠37周前分娩也與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早產次數越多、時間越早(小於34周),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流產及死產這些情況發生心肌梗死、腦梗死和腎血管性高血壓的風險大約增加2倍,其中流產佔1.45倍。

宮內生長受限通常與子宮-胎盤的灌注不佳有關,研究指出,有該病史的女性患有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癥和胰島素抵抗的風險也更高。

提前絕經

提前絕經(年齡<40歲)及相對早期絕經(45-49歲)也被認爲是一個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強因素。絕經後,降低的雌激素水平會造成體內體脂分佈的變化、糖耐量降低、血脂異常、血壓升高、交感神經張力增加、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炎症。

多囊卵巢綜合徵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女性代謝綜合徵的風險會增加,包括腹部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及高血壓。這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內皮功能障礙,而這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一個標誌。

因此,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女性患者應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篩查,包括每6-12個月密切監測體重變化,至少每年檢查血壓、空腹血脂、血糖控制篩查及體育活動評估。

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比於男性,女性更有可能患有潛在的自身免疫性和炎性疾病,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在女性中非常普遍,並與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

焦慮與抑鬱

焦慮、抑鬱是女性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

與男性相比,女性受抑鬱、焦慮、急性或慢性情緒壓力等社會因素困擾的現象更爲普遍。不良情緒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且抑鬱、焦慮有時不僅僅表現爲情緒的改變,還會有胸悶、胸痛、心悸多汗等類似心血管疾病的症狀,需要進行鑑別。

本組文/雷海玲(北京積水潭醫院)

敲黑板

“高危”女性要做風險評估

研究表明,全球有1/3的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甚至45%的20歲以上女性患有某種形式的心血管疾病。儘管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但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健康評估和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除了心血管疾病的傳統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清膽固醇、高齡、肥胖、吸菸、過量飲酒、不合理膳食、缺乏運動鍛鍊、社會壓力大、缺乏睡眠、家族史、社會壓力與心理問題等以外,針對於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獨特因素也同樣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對於存在文中提到的多種高發因素的女性,要注意提前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制定個性化的干預策略,定期隨診規範監測,早發現,早治療。責任編輯:王怡萱(EN0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