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目前面臨一定的產能過剩挑戰,但更多是階段性與結構性問題。

中國光伏產業在2023年的對外貿易中展現了複雜多變的態勢。儘管整體出口金額略有下降,但不同細分市場的表現參差不齊。

具體來看:多晶硅的進口金額和數量均有所減少,這主要是由於國內產量的大幅增長以及需求的減少。同時,光伏產品的出口總額也下降了近5%,其中組件和硅片的出口金額分別下降了5.8%和4.6%,而電池片的出口金額卻逆勢增長了5.2%。在出口量方面,組件、電池片和硅片均實現了顯著增長,分別增長了36.6%、69.4%和45.6%,但價格的普遍下跌給整個產業鏈帶來了壓力。

業績集體下滑,股價承壓

根據多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公佈的2023年報,國內光伏行業去年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然而,行業的快速增長也伴隨着價格的快速下降,給光伏製造商帶來了顯著的盈利壓力。進入2024年第一季度,儘管全球裝機需求依然穩固,特別是在中國和出口市場,但產業鏈價格的持續下降加重了主要企業的盈利負擔,加之資產減記壓力,導致業績普遍下滑。

存貨跌價成爲普遍現象,導致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業績集體遭遇重挫,由此帶來股價下跌:如TCL中環、晶澳科技、隆基綠能等企業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儘管這些企業在出貨量上可能有所增長。

那麼,光伏產業是否真如部分市場觀察人士認爲的那樣“存在過剩情況”呢?筆者認爲,這需要從不同維度進行分析。

首先,國內光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產能集中釋放的問題,尤其是在某些細分領域或特定時間段內。中國的光伏產能已經遠超全球光伏裝機量,這表明在短期內,部分產能可能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相關行業快速擴張,企業積極擴大生產能力以搶佔市場份額,而市場需求的增長未能完全匹配產能的快速增長。

其次,如工信部的回應指出,光伏行業的“過剩”更多是階段性和結構性的。這意味着並非所有環節都過剩,而是某些特定環節或地區可能存在過剩問題,其他環節或地區可能仍然供不應求。技術迭代快也導致了新舊產能之間的不均衡。

再次,儘管短期存在過剩風險,但從長遠來看,隨着全球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特別是考慮到各國減排承諾和能源結構轉型的迫切性,光伏作爲關鍵的清潔能源之一,其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例如,預計到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將進入規模化加速部署期,預示着未來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待挖掘。

綜上所述,光伏產業目前面臨一定的產能過剩挑戰,但更多是階段性與結構性問題。從長期發展趨勢看,隨着技術進步、成本下降以及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光伏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價格下降並不直接等同於產能過剩

筆者認爲,產品價格的變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原材料價格波動、技術進步與效率提升、市場競爭、需求變化以及庫存管理。

產能過剩確實是導致價格下降的一個常見因素,因爲它意味着市場上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超出了需求,迫使生產者降價以求銷售。但要確定價格下降的確切原因,需要綜合考慮上述及其他可能的因素。

海關總署的觀點也強調了這一點,即生產者價格下跌不能簡單歸因於產能過剩,而是應該綜合考量多種因素。筆者認爲,光伏的景氣度能夠得到長期支撐。

從長期和全球能源轉型的角度來看,光伏能源作爲可持續、清潔的能源形式,其重要性和需求量預計將持續上升。以下幾個因素支持了這一觀點:

一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長:隨着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全球對於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對電力的需求急劇上升,爲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是脫碳目標:世界各國爲了應對氣候變化,紛紛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或減排目標,這要求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光伏作爲成熟且成本效益日益提高的清潔能源技術,將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三是技術創新與成本下降:光伏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規模經濟效應導致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光伏發電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區成爲最具競爭力的電源之一。成本的降低將進一步刺激需求,消化現有產能並吸引新的投資。

四是分佈式能源與微電網的發展:除了大規模地面電站外,分佈式光伏系統(如屋頂太陽能)和微電網的應用也在迅速增長,這爲光伏產業開闢了新的市場領域,增加了需求的多樣性。

因此,從這些角度來看,儘管局部或短期內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整體而言,光伏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從長遠視角看並不算是“過剩”。

創新是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光伏產業躍升爲國際貿易的“新寵”是有原因的。從之前的原材料、設備、市場嚴重依賴外部,到如今擁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鏈併爲全球能源轉型做出重大貢獻,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正是因爲長期堅持技術創新。

近年來,中國光伏產業在PERC、TOPCon、HJT、IBC等高效晶硅電池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半片、雙面、疊瓦、多主柵、大尺寸等技術相繼成熟並推廣應用,各類關鍵設備和主輔料國產化水平也逐年提升。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建立了包含上下游各環節的完整產業鏈,中國光伏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領先的產業規模和難以撼動的效率、成本優勢。

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如今大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持續推動光伏行業發展,就必須要繼續專注於技術研發,發揮成本、科技創新等多重優勢,爲全球市場提供清潔、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和中國方案。

以隆基綠能爲例,該公司連續九年保持單晶硅全球出貨量第一,公司新開發的“泰睿”硅片實現行業單晶硅片領域近十年首次性能突破,大幅提高電阻率均勻性並支撐全平臺主流技術路線的電池端效率提升。另外,多項行業首創數字化技術實現包括單位制造成本在內的多項技術優化,引領光伏行業智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

通威股份的電池新技術持續突破。2023年,公司THC中試線成功導入110微米薄硅片、低溼重銀包漿料、0BB技術等降本方案,並同步在銅互連技術上尋求差異化突破,分別在圖形化、金屬化、產品可靠性等環節取得積極進展。

創新,不僅僅發生在行業“老牌”龍頭身上,行業“新生力”雙良節能也展現了在逆境遇挑戰下的策略調整與佈局,一方面通過多元化業務抵禦硅片業務短期不利,另一方面抓住行業低谷期擴張,同時加強節水和新能源及氫能等新業務。該公司的綠電智能制氫裝備在今年先後成功中標阿曼、歐洲項目,標誌着成功邁入中東、歐洲市場,國際業務取得新拓展。

應極力避免低價惡性競爭

光伏產業在國內外市場挑戰與機遇並存,行業整合加速,企業需注重技術創新、海外佈局優化和供應鏈管理,以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着產能過剩和市場飽和的挑戰。隨着行業的快速擴張和技術的迅速進步,光伏組件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導致供應能力在某些時段超出了市場的實際需求,這種供需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市場空間,使得光伏產品價格呈現出下降趨勢。

低價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也使得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的投入受到限制,從而影響了長期的行業競爭力。此外,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效率降低,這不僅會在市場層面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

在市場飽和的環境中,企業的發展策略和市場定位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光伏行業需要在保持良性競爭的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以避免陷入低利潤的惡性循環。不過,多家分析機構認爲,長期來看,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幅度有限。

在碳中和戰略引領下,光伏新能源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探索創新路徑,推動光伏與其他能源的互補,構建多元能源網絡,開發智能電網技術,實現光伏與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成管理,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這不僅促進了能源結構的優化,也提升了整個能源系統的可靠性和效率,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支撐。

(作者系投資行業資深人士,常年跟蹤新能源領域發展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