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4日訊(編輯 劉蕊)在人工智能領頭企業OpenAI發佈最新的AI模型“GPT-4o”驚豔全球的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對人工智能可能給全球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衝擊發出警告。

IMF警告:全球勞動力市場將受到AI衝擊

當地時間週一,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人工智能正如山呼海嘯般衝擊全球勞動力市場,而全球政府和企業尚未對此做好準備。

格奧爾基耶娃預測,未來兩年,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人工智能可能會影響60%的工作崗位;而對於全球所有國家而言,人工智能可能將衝擊40%的工作崗位。

“我們幾乎沒有時間讓人們和企業做好準備,”她表示,“如果我們管理得當,人工智能的確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力,但它也可能導致更多的錯誤信息,當然,還會加劇我們社會的不平等。”

格奧爾基耶娃還提到了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並表示,近年來,世界經濟變得更容易受到衝擊,並預計未來全球還將面臨更多的衝擊,特別是由氣候危機引發的衝擊。

全球經濟仍然保持韌性

但格奧爾基耶娃同時也強調,面對種種衝擊,全球經濟仍保持着顯著的韌性。

“我們沒有陷入全球衰退,”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去年,人們擔憂全球大多數經濟體將陷入衰退,但這一情況並未發生……對我們造成巨大沖擊的通脹正在下滑,幾乎在全球各地都是如此。”

她還表示:“去年人們擔心大多數經濟體會陷入衰退,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對我們造成巨大沖擊的通脹正在下降,幾乎在所有地方都是如此。”

瑞士央行行長托馬斯•喬丹(Thomas Jordan)也在同一活動上發言,他表示,瑞士對抗通脹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長足進展。

今年4月,瑞士通貨膨脹率上升到1.4%,這是連續第11個月物價漲幅保持在瑞士央行0-2%的目標範圍內。

“通脹前景已經改善了許多。看來在未來幾年,通脹可能會真正處於物價穩定的同一區間。”他表示,“但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