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國際時訊

5月13日是以色列的“陣亡將士紀念日”。當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政府多位部長分赴多地出席紀念活動,但大多遭到現場部分以色列民衆的詰問哄場。

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杜德的紀念活動上,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極右翼政治人士伊塔馬·本-格維爾上臺講話時,有現場民衆高喊“他就是個罪犯”。據以色列媒體報道,本-格維爾的反對者和支持者在活動現場外還發生了肢體衝突。

在位於耶路撒冷的赫茨爾山公墓,內塔尼亞胡講話時被臺下觀衆高喊“垃圾”,還稱他“沒什麼好尊敬的,他殺了我的孩子”。

在特拉維夫的紀念活動上,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講話時,臺下觀衆手持寫有“你的雙手沾滿了鮮血”字樣的標語,現場還有人高喊讓他辭職。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在當天其他多場紀念活動上,出席的以色列政府官員也大多遭到現場民衆不同程度的抗議。

延伸閱讀

以色列前外交官:我們正慢慢變成被孤立的"賤民國家"

觀察者網消息,當地時間5月10日上午,聯合國大會第十屆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認定巴勒斯坦國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應被接納爲聯合國會員國。決議據此建議安理會重新“從有利角度”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當地時間5月11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納賽爾·卡納尼(Nasser Kanaani)在社交媒體X平臺發文稱,這一壓倒性多數投票結果,反映了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和美國在國際社會中前所未有地被孤立。他指出,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正生活在其虛假歷史中最孤立的狀態下,而美國政府或公開、或隱祕地支持其在加沙所犯的罪行,是唯一一個盲目支持以色列的國家。

《紐約時報》當地時間5月11日也發文認爲,隨着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世界各國已紛紛“背棄”以色列,而這樣的結果則是,從安全到經濟等各領域,以色列都有可能淪爲國際上的“賤民國家”(pariah),由於以色列狹隘地只關注自己,這個國家曾經積聚到的“國際善意”已經蕩然無存。

以色列國內的專家學者也直言,以色列人對局勢的看法與世界完全脫節,他們甚至對美國校園中爲何出現抗議活動困惑不解。以色列資深外交官、前以色列駐紐約總領事阿隆·平卡斯(Alon Pinkas)認爲:“這是一個‘(被國際孤立的)賤民國家’慢慢形成的過程。”



當地時間5月10日,聯合國大會表決,認定巴勒斯坦國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應被接納爲聯合國會員國

聯大壓倒性投票,代表國際社會“真正民意”

據聯合國網站此前介紹,5月10日通過的決議,草案由阿聯酋代表阿拉伯國家集團提交,在表決中獲得了壓倒性多數支持。中國、法國、俄羅斯等143國投了贊成票,美國、以色列等9國投了反對票,英國、德國、烏克蘭等25國棄權。

投下反對票的9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以色列、阿根廷、匈牙利、捷克、密克羅尼西亞、瑙魯、帕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黎巴嫩廣場電視臺(Al Mayadeen)指出,儘管這項表決是象徵性的,但這是全面承認巴勒斯坦爲聯合國所有機構成員國的必要步驟。當天通過的決議強調指出,聯大深信巴勒斯坦國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第四條規定的聯合國會員國資格,而且聯合國會員國普遍申明支持接納巴勒斯坦國爲聯合國會員國。

決議對安理會一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巴勒斯坦入聯申請表示“深爲遺憾和關切”,建議安理會根據聯大的認定以及1948年5月28日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並嚴格按照《聯合國憲章》第四條,重新從有利角度審議巴勒斯坦入聯申請。

以色列前外交官:我們正慢慢變成“賤民國家”

《紐約時報》5月11日列舉了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證明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爲代表的人士所言非虛,即以色列正在國際社會中“被孤立”。

“土耳其暫停了與以色列的貿易、國際刑事法院正在考慮以色列領導人是否犯下了種族滅絕罪、(‘挺巴反以’)抗議活動席捲了世界各地的城市和校園、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多個歐洲國家計劃於本月底之前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紐約時報》直言,在此輪巴以衝突爆發七個月之後,雖然一些國家承諾支持以色列,但以色列卻發現自己越來越處於孤立狀態。此輪巴以衝突已導致3.4萬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帶陷入饑荒邊緣,以色列在去年10月7日積聚到的任何“國際善意”都已蕩然無存。

“大多數以色列人,包括領導層,都對世界的態度感到困惑。”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傳播學教授埃坦·吉爾博亞(Eytan Gilboa)觀察到,以色列人似乎對美國校園中出現的抗議活動非常不解。

以色列資深外交官、前以色列駐紐約總領事阿隆·平卡斯(Alon Pinkas)認爲:“這是一個‘(被國際孤立的)賤民國家’慢慢形成的過程。”以色列前高級官員、以色列政策論壇(Israel Policy Forum)分析師尼姆羅德·諾維克(Nimrod Novik)則表示,“以色列人對局勢的看法與世界的看法完全脫節”。

美以出現分歧?分析人士:權宜之計而已

報道指出,甚至就連美國——以色列長期以來最親密的盟友和捐助者,也自此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第一次威脅要扣留某些武器運輸。

當地時間5月8日,拜登接受CNN採訪時稱,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令大舉進攻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美國將停止向以色列運送武器,因爲以軍曾使用美國炸彈殺害平民。CNN指出,這是拜登首次威脅向以色列停運武器,也是首次承認美國武器曾被用於殺害平民。

不過,拜登同時聲稱,即便以色列行動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但以軍還沒有進入拉法的人口稠密地區,針對拉法的行動“還沒有越過紅線”。



拜登5月8日接受CNN專訪 視頻截圖

事實上,在進攻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的問題上,近一段時間以來,美以分歧開始顯現。然而,儘管拜登警告要暫緩對以色列提供軍援,但分析人士認爲,美國暫緩向以色列供武只是權宜之計,旨在緩解美國政府面臨的國內國際輿論壓力。

路透社則指出,以色列目前其實並不缺武器彈藥。報道引述白宮官員的話稱,美方暫停運送的彈藥僅爲“非制導炸彈”。有國會工作人員稱,這些彈藥價值僅“幾千萬美元”。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5月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甚至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通過“前所未有的方式”持續向以色列提供了軍事援助。

以代表“強行加戲,聯合國重申《憲章》權威性

《紐約時報》指出,以色列的這種“被孤立”,是其發動戰爭所產生的“副作用”,反映出以色列公衆狹隘地只關注自己的痛苦。儘管在過去的巴以衝突中,以色列也曾遭受世界的“怒視”,但此輪衝突中,內塔尼亞胡所謂“摧毀哈馬斯”的承諾過於寬泛,難以奏效,也讓外界對以色列的支持減弱了。

報道稱,這樣的行動,結果是可怕的。據專家稱,到去年11月底,加沙地帶平民被殺害的速度甚至超過了美國領導的對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戰爭中最致命的時刻,而當時美國政府已招致了“人權組織”的廣泛批評,更何況是現在的以色列政府?

當地時間5月10日,在聯大當天投票開始前,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Gild Erdan)再次提及希特勒和納粹德國,並表示聯合國的成立就是爲了確保這種暴政不再抬頭,“今天,你們正在做相反的事情。你們在歡迎一個恐怖國家加入聯合國。你們向現代納粹主義開放了聯合國的大門。這讓我感到噁心”。

埃爾丹聲稱,聯合國正在姑息“兇殘的獨裁者”,並破壞《聯合國憲章》,這一天將被載入史冊。最後,他舉起一個便攜式電動碎紙機,並現場粉碎了《聯合國憲章》小冊子的封面。



以色列代表埃爾丹:我把憲章碎了 圖自@徐德智在UN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晚些時候,當被問到如何評論埃爾丹在聯大“粉碎《聯合國憲章》”的驚人之舉時,聯合國祕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強調不會對各國代表舉動具體置評。

“我在聯合國待了很長時間,看過太多(戲)了。”緊接着,法爾漢從衣服裏掏出一本新的《聯合國憲章》稱,“那只是一本,還有很多本憲章,比如這一本,這本憲章就完好無損,理念沒有被損害。”他補充稱,“憲章是會伴隨我們的。正如我所說的,這是聯合國的基本文件,只要聯合國還在,憲章就還在。”



聯合國祕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你看,我又變出來一本 圖自@徐德智在U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