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5月14日電 題:青年醫師跨界玩轉短視頻 引導大衆“病急不能亂投醫”

記者 趙曉

在乳房上摸到疙瘩會是腫塊嗎?得了乳腺癌必須要切掉乳房?乳房突然出水該怎麼辦……打開“大明明醫生”的短視頻賬號,患者對乳腺疾病的各種困惑,都能在這裏找到或通俗易懂、或生動可感的解答。

“大明明醫生”是網友們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乳腺疾病診療中心主治醫師郭明明的暱稱。從業20載的她,自2022年11月起跨界接觸短視頻。鏡頭裏的郭明明,一改平常正襟危坐的問診姿態,變得愛調侃、愛吐槽、愛說笑,用一個個情境故事向患者和粉絲科普醫學知識。

郭明明(左)在醫院與患者溝通治療方案。趙曉 攝

“我的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在視頻中呈現的就是我日常生活中最真實的狀態,不愛化妝,也不愛修圖,標準的一線臨牀醫生模樣。”與記者交流時,郭明明顯得隨和健談。她說,自己在臨牀問診中經常聽到患者各種各樣的發問,做短視頻的初衷就是爲了力所能及地爲他們解疑答惑。

起初拍短視頻時,郭明明承受了很大壓力,時常惶恐不安。“拍攝的內容對網友有吸引力嗎?他們能從中獲得乳腺疾病知識嗎?每天臨牀工作結束後,我都在考慮這些問題,思考如何做出更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內容。”郭明明坦言。

轉機發生在一次“角色扮演”。“有一次我以病人的身份,在醫院找師弟看病,自報病症和治療方法。這條視頻突然火了,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評,播放量超1億人次。”郭明明稱,觀看量的大幅上漲促使她更有動力去做醫學科普。

目前,在抖音平臺上,郭明明累計發佈230餘個科普短視頻,粉絲量超25萬。

“視頻更新頻率最高時,達到一週四更,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最累的一次是拍攝醫生值夜班,從晚上6時拍到凌晨12時,拍出200多個分鏡頭。”郭明明回憶說,喫過苦,也受過累,但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有價值。

令郭明明欣慰的是,很多患者看完視頻,慕名前來就診,甚至能準確判斷自己的病症。“有必要通過這樣的途徑,讓大衆認識乳腺良惡性疾病,實現疾病早診早治。”

郭明明在醫院查閱患者病歷。趙曉 攝

同樣借短視頻平臺做醫學科普的青年醫生崔琳琳,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有着10多年的臨牀工作經驗。

“我從2021年開始做醫學科普短視頻,內容涉及生殖內分泌、不孕症、輔助生殖技術和女性月經等。”接觸新領域3年來,崔琳琳感嘆最大的收穫是問診時與病人交流起來更容易。

“比如凍胚、囊胚等醫用名詞,以前多次和患者解釋,他們仍心存疑慮。但現在一提,很多人直接能聽懂。”崔琳琳告訴記者,受制於診療環境和問診人數,醫生平常和每位患者交流的時間有限,不能充分解答他們的困惑。而短視頻科普恰好能彌補這一短板。

崔琳琳創作短視頻的素材大部分來自於門診患者提出的問題,通過日常蒐集編輯,在平臺進行統一答疑。“短視頻能讓我同一時間針對同一類患者釋放同樣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時間。”

農曆新年,崔琳琳在科室設的“蘋果樹”區域,向患者送祝福。(資料圖,山大二院供圖)

在崔琳琳看來,短視頻可以作爲一種知識傳播手段,以大衆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獲取最新的臨牀就醫指南和規範化診療方案,利於減少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患者也能借此更清楚醫生做出許多醫療決策背後的理由,理解醫生對利弊的平衡和把握,有助於緩和醫患關係。”

“當然也要承認某些複雜的醫學問題,很難通過一兩條短視頻解釋清楚。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患者也不能根據視頻內容妄下結論,一定要到醫院問診,請專業醫生做評估。”崔琳琳在受訪的最後強調。(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