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晨曦

嚴監管信號持續釋放,又有券商遭監管立案。

5月14日上午,渤海證券發佈公告稱,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財務顧問業務違法違規,4月24日,證監會決定對渤海證券立案。

目前,渤海證券仍在IPO進程中,當前的項目審覈狀態爲“已問詢”。此次證監會立案是否將對渤海證券IPO進度產生影響,值得市場關注。

來看詳情——

涉嫌財務顧問業務違法違規

渤海證券遭監管立案

5月14日上午,渤海證券旗下相關債券發佈《關於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的公告》。

渤海證券稱,其於5月9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財務顧問業務違法違規,4月24日,證監會決定對渤海證券立案。不過,渤海證券並未公佈涉嫌違法違規的具體項目名稱。

對公司的影響上,渤海證券表示,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正常,該事件對公司償債能力無不利影響。公司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相關工作,並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據瞭解,早在2016年,渤海證券就啓動了IPO工作,並與光大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長期排隊未能成行後,2023年3月A股註冊制開啓,渤海證券也平移至註冊制審覈。

目前,渤海證券的狀態仍爲“已問詢”。此次證監會立案是否將對渤海證券IPO進度產生影響,值得市場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渤海證券註冊在天津濱海新區,於2001年6月開業,2008年改製爲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證券控股股東爲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爲天津市國資委。截至2023年底,渤海證券共有21家分公司、45家營業部,分支機構遍及全國各地。

業績方面,2023年渤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48.39%;實現歸母淨利潤6.78億元,同比增長35.27%。對比來看,渤海證券2023年業績增速在6家擬IPO券商中佔優。

業務結構上,2023年渤海證券自營業務在全部營收中佔比爲34.04%,證券經紀業務佔比爲19.40%,期貨業務佔比爲19.11%,信用業務佔比爲13.87%,投資銀行佔比爲6.39%,受託資產管理業務佔比爲6.28%,另類投資業務佔比爲1.92%,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務佔比爲0.24%。

招股書顯示,渤海證券的財務顧問業務主要包括爲客戶提供各類融資、財務安排、兼併收購、資產重組等方面的分析、諮詢、策劃等顧問服務以及新三板推薦掛牌及持續督導等相關業務。

報告期內,渤海證券作爲財務顧問,爲客戶完成“16萬達02”“16萬達03”“16融創01”“20萬達01”“16融創07”“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等多隻債券的到期回售、轉售財務顧問項目。另外,報告期內,渤海證券完成了津裕電業、臨港船務、舒朋士、津萬事興、增光科技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薦掛牌項目。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分別實現收入3.45億元、6690萬元、2040.88萬元、3617.44萬元。

壓實“看門人”責任

多家券商遭立案、罰單

今年3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建立常態化滾動式現場監管機制,用好以上市公司質量爲導向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機制。    

此後,4月12日發佈的新“國九條”中也提出,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進一步壓實發行人第一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建立中介機構“黑名單”制度等。

近期,監管部門釋放“兩強兩嚴”新理念,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證券行業罰單也密集落地。從業務領域來看,經紀、投行、資管等傳統業務成爲“重災區”,兩融業務、場外衍生品、自營等業務違規頻率也有所增加。監管手段上,多家機構及責任人被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增加合規檢查次數、被認定爲不適當人選、暫停保薦業務資格等行政監管措施。

4月16日晚間,東吳證券發佈公告稱,其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國美通訊、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未勤勉盡責,4月8日,證監會決定對東吳證券立案。

5月5日晚間,華西證券公告稱,其收到江蘇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暫停保薦業務資格6個月。從案由上看,華西證券主要涉及金通靈2019年非公開發行保薦項目的執業過程中未勤勉盡責。

原標題:渤海證券,立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