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今年初,新質生產力概念火爆A股。而AI作爲打開新質生產力大門的關鍵鑰匙,正在成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AI的浪潮中,深圳的上市公司正乘風破浪,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增長勢頭。中興通訊(000063.SZ)在智算中心建設的浪潮中,與運營商聯手,推動算力網絡和雲網融合創新,儘管去年業績增長平穩,但對AI服務器業務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工業富聯(601138.SH)則在這波AI硬件的淘金熱中搶得先機,其AI服務器業務不僅出貨量大增,更爲公司整體利潤貢獻顯著,成爲名副其實的“AI賣鏟人”。

AI的魔力不僅限於提升企業的賺錢能力,更深入到企業的日常運營之中,成爲降本增效的利器。立訊精密(002475.SZ)和傳音控股(688036.SH)等公司正積極探索AI在日常辦公和生產中的應用,力圖通過智能化運營管理體系,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而在AI技術的研發上,各家公司也是不遺餘力。傳音控股正加緊研發AI多膚色影像技術,力圖爲不同膚色的用戶帶來更佳的AI體驗。立訊精密則在研發一款集成了AI技術的藍牙耳機,預示着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化未來。

隨着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我們有理由相信,2025年將成爲AIGC應用全面爆發的一年,爲各行各業帶來深遠的影響。AI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改變着我們的世界。

上游智算中心建設進入爆發期,中游造服務器廠先賺第一桶金

若按AI產業鏈來觀察,這四家公司恰好覆蓋了AI產業的上中下游,中興通訊作爲上游通信網絡服務商代表,爲AI提供算力基礎設施;工業富聯和立訊精密作爲中游製造環節,生產相關硬件設備;傳音控股則主要研發面向下游消費者的移動終端。

從賺錢能力上看,中游被稱爲“AI賣鏟人”的公司接到了第一波富貴。尤其以智算中心爲主線、AI服務器爲產品的公司。

作爲運營商的好夥伴,中興通訊在財報中表示,國內市場,5G規模建設步入平穩期,但以AI大模型爲焦點的智算中心建設進入爆發期。而圍繞智算中心這條主線,中興通訊積極與運營商聯合開展算力網絡、雲網融合創新,推進以服務器、數據中心交換機、數據中心、雲電腦等爲代表的新業務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興通訊非常看好AI服務器相關業務的未來增長。去年,中興通訊順勢推出AiCube訓推一體機,可幫助企業降低私域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成本。同時,其還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推出面向中小模型訓練和推理以及大模型推理需求的AI服務器,以及專爲大模型訓練而設計的AI服務器。

但中興通訊去年業績卻沒有因參與智算中心建設和AI服務器產生明顯變化。2023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1242.5億元,同比微增1.05%。對此,其在財報中解釋稱,“智算服務器推出時間與智算建設節奏匹配有差異,服務器整體收入增長承壓。”

然而,生產AI服務器的工業富聯卻在去年接到了這一波富貴。2023年,工業富聯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63.4億元、歸母淨利潤210.4億元,創下營收歷史第二高、淨利潤歷史最高的好成績。其中,負責生產AI服務器的雲計算板塊是去年財報中最大亮點。

具體來看,工業富聯去年在AI服務器上的出貨量達到雲計算板塊(該板塊佔整體收入近五成)收入的三成(約583億元)。同時,AI服務器收入還爲工業富聯整體利潤帶來了積極影響。其雲計算板塊毛利率,因AI服務器業務的大賣,由3.96%提升至5.08%,創下了自2018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而AI服務器業務的增長勢頭延續至今年一季度更爲顯著。在一季報中,工業富聯稱AI服務器收入同比增長近兩倍、生成式AI服務器同比增加近三倍,兩者環比均呈現近雙位數比率增長。同時,工業富聯將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3.77%,歸功於AI服務器成長迅速,產品結構優化,帶動淨利潤上升所致。

AI工具深入日常生產,降本增效正在進行時

除了從外部產業鏈來觀察,21世紀經濟報記者在財報中發現,大公司內部正在積極推行AI工具優化生產環節,以及提升管理效能。

去年工業富聯順勢將生產AI服務器的工廠打造成標杆產品。2023年12月,因引入大量AI技術、推動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工業富聯旗下的AI服務器工廠被評爲全球首家AI服務器“燈塔工廠”。對此,工業富聯在財報中表示,AI在公司智造領域的應用得以進一步拓寬,今後將深度參與客戶AI工廠的建設。這意味着,工業富聯今後不僅可以量產高性能AI服務器,還能將與客戶共同建設AI工廠也作爲一大賣點。

同爲中游生產環節的立訊精密,其主營業務去年雖然沒有趕上AI硬件生產的這一波富貴,但在AI賦能生產製造上,有着與工業富聯相似的思路。立訊精密在生產過程中導入大量AI在視覺檢測、供應鏈佈局管理,依靠機器視覺的測量數據實時反饋,增強自動化設備的深度自學習能力,打造自動化工藝的閉環控制。

此外,中興通訊和傳音控股也將AI推行在日常辦公中。中興通信在財報中寫道,本集團將大量高質量的領域數據以及Know-How知識積累注入到大模型中,希望在多個場景中使用大模型替代輔助甚至替代人工,從而大幅降本增效。其中,研發提效大模型已經在輔助開發人員進行需求分析、產品設計、編程、測試以及產品文檔編寫,使得代碼編寫效率提升30%。

而傳音控股也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正在積極擁抱AI技術,探索AIGC在運營管理中的提質增效路徑,爲提升公司經營效率進行賦能;通過打造體系化、流程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運營管理體系,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在研應用進入軍備競賽,“AI+”新業態亟待爆發

不僅在已有業務上加速AI佈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財報時發現,不少公司AI在研項目儲備豐富,下游行業已提前進入軍備競賽階段。

在研發技術上,此前傳音控股在深膚色拍照技術領域一直有着出色表現。傳音控股在年報中表示,公司正在加緊攻關AI多膚色影像技術,實現從深膚色到多膚色上的技術突破。去年,傳音控股發佈了“TECNO AIOS”旨在全方位提升用戶的AI體驗,其中“AIGC Portrait”功能可滿足不同膚色用戶的審美需求。

目前公司在研項目中的“影像拍攝體驗增強芯片定製開發”,正是爲了給AI人像提供進一步底層支撐。此外,傳音在研項目中還有可通過獨特光電效果形成AI人機交互體驗的“變色龍虹彩技術開發”、全面提升現有AI助手的“基於大語言模型的多語種語音交互技術研發”,以及開發“基於通用人工智能的多模態差異化體驗建設”等。

此前因代加工蘋果TWS耳機而一步步崛起的立訊精密,在AI時代也不甘落後。目前立訊精密正在進行“可錄寫譯聽說藍牙耳機”的研發,該項目通過基於AI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通話錄音、現場錄音以及語音轉文字、多語種轉譯和VIAIMAI生成式會議助理等功能,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對此,立訊在年報中稱,上述產品若是研發成功,將提升公司在藍牙耳機產品中的競爭力,爲公司爭取更多的訂單,帶動公司利潤,爲後續市場推廣奠定了技術與市場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AI+”新業態,傳音在財報中提到,“手機+AIGC應用”將催生訂閱服務模式的興起,不僅使得廠商能夠持續獲得收入,還將爲相關產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

業界認爲,在2024年“硬件先行”帶動AI電腦、AI手機等消費電子完成新一輪更替之後,2025年料將成爲AIGC應用全面爆發的一年。根據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將湧現出超過5億個新應用,百花齊放的“AI+”新業態亟待爆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