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講座結束就衝上臺連說帶比畫提問

八年級男孩爲何讓人眼前一亮?

想舉手,又覺得有些“尬”,猶豫了半晌,聽到主持人一宣佈講座結束,男孩就衝到了主講嘉賓身邊。“老師,我在編一個遊戲,您覺得我是要設定一個規則呢,還是訓練一下機器,讓它自己根據變化決定下一步怎麼做?”“有個動作就是這樣,向前跳一下,再回來……”一番連說帶比畫,毫不怯場,男孩生動的表達和頗具深度的思考,讓與會嘉賓直呼眼前一亮。

這是記者在日前舉行的黃浦區“百位青年科學家進校園”週末大講堂上見到的一幕。男孩叫周浩晨,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讀八年級。讓他着迷的,是科大訊飛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訊飛兒童腦智發育項目組負責人黃倩的一場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前景的主題講座。

大模型如何在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以及生物、化學、物理等基礎科學探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模型怎樣幫助青少年疏導心理壓力?黃倩展示的前沿科技發展圖景,讓全場中學生聽得全神貫注。聽黃老師介紹編程助手可以大大提高代碼生產效率,平日就酷愛編程的周浩晨決定,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抓”住大咖求解心中疑惑。“我爸爸就是程序員,我從六年級開始,嘗試利用遊戲設計App寫腳本,編‘火柴人戰爭’、挖礦之類的小遊戲,不懂的地方爸爸也會教我一點。”周浩晨邊說邊在B站上打開自己的賬號,向衆人介紹,每個雙休日,他大概會花一個小時剪視頻,分享遊戲製作心得。“雖然寫出過bug,比如按鈕一按就消失了什麼的,但是你們一定能想象,寫出一長串腳本之後的感覺,特別……舒服!”說起心頭最愛,周浩晨眉飛色舞,“將來,我特別想做一個遊戲策劃師!”

“這樣的孩子,真的讓人眼前一亮!”耐心地解答了小周的問題之後,黃倩不禁感嘆,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需要的正是這樣心懷熱愛、富有創意的年輕人,並且非常善於溝通和提問。上海交大附屬黃浦實驗中學校長周峯則“爆料”,小週一貫活潑開朗,對事物好奇心強,也愛思考,不會盲從,總是提問一些角度獨特的哲學問題。儘管有時候有些毛躁,但是老師看中的,是他身上永遠充沛的熱情。

講座現場,一個問題無法避免——當大模型可以完成海量數據信息的採集、處理、結果生成等任務時,如今的學習者應該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在AI時代立穩腳跟?學會提問,也正是黃倩給同學們的答案。

“大模型已經能夠看懂整個互聯網,答案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Prompt創意。”黃倩說,所謂Prompt(提示語),就是要向機器輸入指令,每一個問題是否具體、聚焦、簡潔具有相關性,將直接決定你能獲得什麼樣的答案。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主動爭取提問機會,並能結合自己實踐和思考提出“真問題”的“周浩晨”們,更多些纔好。 本報記者 陸梓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