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爲北京市屬農業院校,北京農學院近年來在學校黨委堅強領導下,通過開好講好鄉村振興“大思政課”,將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銜接、深度融合,師生在田間地頭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大力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建設鄉村振興“大課堂”,厚植學生愛農情懷

學校夯實延展實踐教學“大課堂”,依託“3+1”人才培養模式,拿出1年時間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場站基地“大課堂”中“摔打磨鍊”,練就興農本領,拉進與“三農”的距離。創新開展社會實踐“大課堂”,兩年來共組織860支團隊、4600餘名師生奔赴北京所有區和京外22個省市“三農”一線開展支農扶農,入選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團隊數量、獲獎數量均居全市高校之首。深入拓展思政教學“大課堂”,積極探索適合農業院校人才培養需求和服務鄉村振興的思政課改革創新路徑,突出“紅綠融合”,將黨和國家關於“三農”工作論述、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入思政課堂;在“三農”一線建立思政課實踐基地,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組建以思政課教師爲主的“三農”宣講團深入宣傳宣講,不斷增強思政課的“農味”,適應北農學子“口味”。

搭建鄉村振興“大平臺”,增強學生強農興農使命擔當

學校深刻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聚焦京津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需求,與京津冀農林高校協同構築了鄉村振興“大思政課”的廣闊舞臺,搭建了服務鄉村振興“大平臺”。學校舉辦三地農林高校協同創新聯盟工作推進會,聯合發佈《協同發展十項舉措》,三地九校師生聯合倡議:“發揚‘自找苦喫’精神,同上一堂鄉村振興大思政課。”學校全面加強與屬地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全方位合作,集合社會優勢資源,大力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提升學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貢獻率。學校先後與平谷、昌平、延慶、懷柔、密雲以及未來科學城、大北農集團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深度合作,爲鄉村振興“大思政課”不斷拓展平臺。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小院、博士農場、教授工作站、大學科技園等平臺優勢,把學校千畝農場、萬畝林場以及200多個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全部打造爲鄉村振興大思政課平臺,以此爲依託組織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

用好鄉村振興“大師資”,練就學生興農本領

學校堅持以鄉村振興大平臺、大事業聚才、容才、用才、成就人才,校領導經常性深入田間地頭講“大思政課”,春天與師生同種“責任田”,秋天與師生共採“豐收果”,讓鄉村振興“大思政課”有滋有味有內涵。通過“紅色1+1”師生黨支部與農村黨支部對接共建,“百師進百村”“人才京郊行”、教師科技掛職等機制,廣大教師深入田間地頭,做給學生看、帶着學生幹、幫着農民賺。學校服務鄉村振興“大思政課”除了“走出去”,還積極“引進來”,廣泛邀請農業領域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傑出校友以及鄉村“大戶”“能手”走進校園、登上學校“尚農大講堂”授課,向師生傳授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知識,講述身處“三農”一線的鮮活故事,通過發揮典型示範帶動效應,增強鄉村振興“大思政課”感染力、實效性。

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學校黨委書記趙鋒表示:“學校將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初心使命,守正創新開好辦好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將思政課‘紅色基因’與農業院校‘綠色使命’緊密結合,打造具有首善標準、紅色基因、北農特色的鄉村振興大思政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