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賀林平 許鋒 潘鈺妍

“以離校系統爲例,以往每個學生必須跑8個部門蓋章,實現數據共享後每個學生平均只需要跑2—3個部門,少跑腿的關鍵在於數據共享。”華南理工大學信息中心主任潘偉鏘以《高校數字化賦能的探索與實踐》爲題,分享該校數字化賦能成效。

日前,圍繞“新質引領、數智教育”主題,2024年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會議在廣東財貿職業學院舉行,來自省內60餘所高校計算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信息中心等負責人,行業協會及有關企業負責人等一衆專家學者,展開了一場精彩熱烈的“頭腦風暴”。

潘偉鏘的分享,正是會上的一幕。據悉,該校已建成多網合一融合式校園網絡系統,包括數據中心內網、校園網、智能網、5G教育專網、軟交換電話網。

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會長、廣東省科技廳原二級巡視員周木堂表示,在推進教育數字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理應成爲數字教育變革的引領者、先行者和創造者,主動超前佈局,打造更加開放、更高質量、更有韌性的高等教育新生態。

會議及論壇環節,廣東省教育廳事務中心原主任唐連章等從“教育數字新基建與智慧校園建設”、“新質生產力與數智教育”角度出發,以《信創環境下高校數字化建設》《實施“四提升”工程、打造“五個一”智慧校園》《探索 AI賦能下的教育革新路徑》等爲題,闡述廣東高校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路徑。

“通過引入AI課程、更新教學內容以及採用項目驅動等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數字技術學院副院長項尚清則以《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探索與研究》爲題,分享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探索與研究。

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校長張曉燕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積極藉助數字技術,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爲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