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臨港管委會官方微信公衆號消息顯示,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這是特斯拉(TSLA.NASDAQ)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根據企業官宣消息,工廠計劃於今年5月開工,明年一季度就要實現量產。

消息亦顯示,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5億元。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幫助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200多臺Megapack可以組成一個儲能電廠,儲存100萬度電。

根據特斯拉官網介紹,Megapack能夠可靠、安全地爲電網存儲能源,既無需建造天然氣調峯電廠,又避免斷電。每臺機組可存儲超過3.9MWh的能源,足以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

就特斯拉上海超級儲能工廠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向特斯拉發送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前,特斯拉方面尚未回覆。

“特斯拉儲能工廠獲施工許可意味着該項目已經完成了前期的規劃和審批流程,正式進入了實質性的建設階段。這標誌着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已經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支持,可以開始按照計劃進行建設。”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說,“獲得施工許可也意味着特斯拉可以開始投入資金、人力和物力等資源,爲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的保障。”

美東時間5月13日,特斯拉報收171.890美元/股,漲2.03%。

01 儲能業務成“全村的希望”?

自從國產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後,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市場份額不斷被吞噬。

特斯拉的困境與產品斷代高度相關。除了耳熟能詳的Model Y/S/X和Cybertruck之外,特斯拉已經很久沒有推出新的車型。數年未推新車型的特斯拉,財務上也有着明顯的表現。

2024年一季報顯示,特斯拉總收入爲213.0億美元,同比下滑8.7%,環比下滑15.4%;GAAP毛利率爲17.4%,同比下滑2.0pcts。

光大證券研報指出,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業績環比回落,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全球經濟尚待修復”、“國內降價、美國Model 3 IRA補貼減少”、“美國Model 3 煥新版、Cybertruck爬坡”、“柏林工廠停產”等因素影響。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2024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第一季度的挑戰以及Model 3在弗裏蒙特的下線,包括其他車企紛紛退出電動汽車,轉而追求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使得全球電動汽車滲透率面臨壓力。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將主導市場。儘管面臨挑戰,特斯拉團隊在執行方面做得出色。Megapack在第一季度達到歷史新高,這與能源業務創紀錄的盈利能力息息相關。且在未來幾個季度和幾年裏,這一盈利能力可能將繼續以比汽車業務更快的速度增長。我們在第一季度繼續擴大人工智能培訓能力,訓練計算連續增加一倍以上。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馬斯克在2023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曾提到,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增長速度將遠遠快於電動車業務。而在2024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再次提到了對儲能業務的看法。

實際上,特斯拉早已開始押注儲能賽道。

2021年,特斯拉的Powerwall儲能電站在全球安裝量超過25萬個,這款設備使用圓柱形鋰電池作爲電芯,目前已經是第二代產品,容量13.5kWh,可以結合特斯拉自家的太陽能發電屋頂爲家庭提供儲能方案。

2023年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落地上海。根據特斯拉Tsela公衆號當時的消息,工廠原計劃於2023年第三季度開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產,產品提供範圍覆蓋全球市場。彼時,已有券商機構指出,特斯拉在中國建廠或將激發全球儲能市場的新一輪競爭熱潮。

2023年12月22日,據新華社報道,特斯拉在上海完成拿地簽約,宣佈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啓動。作爲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1萬臺,每臺商用儲能電池可儲存超3MWh能量,適用於可再生能源系統、峯值需求管理等多場景應用。項目總儲能規模近40GWh,計劃在2024年內投產。

“特斯拉的儲能電池在美國特別有名,而且已經大規模商業化。不過國內已經有了寧德時代這樣的儲能電池供應商,特斯拉在這個節點進入行業與十年前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相比,沒有那麼大的意義。”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祕書長張翔說,“現在中國的儲能電池行業已較爲成熟,特斯拉再進場,也只是多一個重量級的玩家。”

張翔分析稱,特斯拉儲能電池相比國內不一定具備優勢。在海外,特斯拉在私人家庭做商業化應用積累了大量經驗,但國內主要是做商用,賣給私人家庭的較少。“兩個市場的應用場景不一樣。”他說。

車伕諮詢合夥人曹廣平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斯拉在上海新建儲能超級工廠,進可以突破性地走向固定儲能,退可以回到小規模更安全的電動汽車儲能,總體風險並不太大。

但對於鋰離子電池用於固定儲能的技術路線,曹廣平認爲暫時還不成熟。“特斯拉的儲能電站曾經就發生過較爲嚴重的火災,除非特斯拉自身在電池火災或者電池隔離、熱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說。

有券商機構指出,中國國內產業鏈成本優勢顯著,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產品定位相對高端,預計主要供應海外市場,而其順利落地國內,判斷其仍較難離開國內產業鏈供應支持。

02 2030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或達1.2萬億美元

儲能賽道逐漸顯現出新的熱度。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4年一季度國內儲能項目招標規模達11.22GW/25.75GWh,同比高增160%,集採、框採項目佔比提升使得行業頭部效應日益明顯,2024年一季度全球儲能電芯市場前十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超過90%。

東海證券研報指出,從價格方面來看,受前期過剩產能未完全消化影響,一季度報價仍延續去年低價走勢,2024年3月2小時儲能系統中標均價跌至0.69元/Wh,同比下滑48.7%;從電芯採購類型來看,314Ah大電芯需求已逐漸起量,2024年一季度300Ah以上大電芯產品全球滲透率已達22%,行業短期承壓對相關企業的資金及技術實力提出更高要求,技術研發領先、產品性能優異的頭部儲能產品供應商有望進一步強化市場地位。

從國內主要的電池廠商業績中不難看出,儲能業務已經成爲了各家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如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2023年儲能電池系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99.0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14.94%;毛利率爲23.79%,接近動力電池系統業務毛利率(22.27%)。

億緯鋰能2023年儲能電池實現營業收入163.40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33.50%;毛利率爲17.03%,已高於公司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14.37%)。

根據彭博社預測數據,2030年全球儲能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達到1000GWh,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美元。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動工,是否意味着特斯拉將加劇儲能市場的競爭仍爲未知數。

江瀚認爲,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其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推廣方面的實力。然而,儲能市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所不同,其市場規模、應用場景和競爭格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特斯拉在儲能領域是否能夠復刻新能源汽車時的“奇蹟”,還需要看其在技術創新、市場推廣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表現。

“但是,從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功經驗來看,其在儲能領域也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他補充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時代週報”(ID:timeweekly),作者:何明俊,編輯:魏瓊,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