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5月14日電(錢晨菲 朱舒蔚)近日,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前吳鄉的通濟湖邊,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藏於綠水青山間的逸境民宿的主人,正是在迪拜經商又返鄉投資的鄉賢周斌斌。

“老家的山山水水,值得千千萬萬人看。”在外創業時,周斌斌就有這樣的想法——回家鄉投資項目。周斌斌的民宿,帶動了通濟湖周邊民宿產業的形成,爲前吳鄉的鄉村振興賦能。

項目迴歸、資金迴流、人才回鄉……近年來,浦江縣實施“浦賢·繪浦”鄉賢迴歸工程,積極轉化鄉賢資源。據統計,當地近五年來鄉賢迴歸投資製造業項目27個,累計投資超170億元。

通濟湖美景。浦江縣委統戰部供圖

如何打通轉換通道?節會是一扇窗口。金華市浦江縣委統戰部負責人介紹,該縣已經舉辦了兩屆浦江鄉賢大會,連續5年開展新鄉賢聯繫關愛活動及“兩個半天”懇談會,累計召開1200餘場,參加18400餘人次,鄉賢爲家鄉發展提出意見建議4100餘條。

同時,當地依託浦江書畫節、水晶博覽會、葡萄節、山水旅遊節等節會開展鄉賢聯絡聯誼活動,呼籲鄉賢參與浦江社會經濟建設,近三年鄉賢捐贈資金總額超3120萬元,設立鄉賢愛心基金18個,如鄭宅鎮成立宋濂鄉賢愛心基金,首次募捐就達360萬元。

除了回到家鄉,在外浦江人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大。目前,浦江已成立鄉賢聯誼組織60個,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共登記鄉賢5861名,其中有民營企業家1287人,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67人,專家學者55人,專業技術人才204人。

隨着浦江人的資源越來越豐富,不少走南闖北的浦江鄉賢迴歸,成爲家鄉發展的動能。

年近80歲的上海三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必壽回到家鄉,成立浦江三思技術有限公司,將三思旗下的照明生產線全部轉移到浦江。浦江三思光電從零開始,逐步發展成爲LED行業領軍企業,連續多年成爲浦江的納稅大戶。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訓根則帶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浦江微電子與智能製造研究院落地浦江。承接浦江企業技術服務合同10個。其研究院內的2名研究生分別簽約浦江職技校、三思光電,正式紮根浦江。

以賢智賦能“浦江人經濟”的例子還有很多。“從2021年至今,我們已建成鄉賢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博士創新站各1個。”浦江縣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每一次建站,鄉賢們都會帶着科技夥伴同行。

浦江縣也建立了《鄉賢迴歸投資項目激勵機制》,新鄉賢迴歸投資製造業項目(固定資產1億元以上)後,獎勵其原籍所在村(社區)對應的鄉村振興建設(美麗社區建設)項目配套扶持資金,目前符合兌現條件的項目9個,共計100萬。

在前不久舉行的“浦江人·浦江行”活動中,上海喜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鄉賢童春喜在前吳鄉考察期間,深入瞭解了梅乾菜、拉飛南瓜等“吳溪十品”生產、銷售和產業發展情況,通過交流對接,與前吳鄉簽訂了購銷5000萬元跨區域共享農副產品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村民增收致富。

浦江正日益成爲鄉賢投資的廣闊舞臺。截至目前,鄉賢通過多樣化方式迴歸,其中,鄉賢引進鄉村項目30餘個,涉及金額約20億元。(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