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4日訊(記者 鄒俊濤)5月15日,智能通知存款產品監管大限將至,各家銀行忙於下架產品之餘,會對存款結構將會作出何種調整?

近日,多家上市銀行接受調研表示,年內壓降負債成本重點工作將會繼續優化存款期限結構,引導長期存款向短期轉化,提升活期存款佔比。而在近期,多家銀行已相繼出臺包括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停售大額存單等舉措,紛紛盯緊優化存款期限結構。

5月14日,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表示,大額存單調整,本質上是銀行優化負債結構,穩定負債成本與淨息差;智能存款下架除了穩定負債成本,也有助於保持的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淨息差繼續下行13bp,降幅與上年同期持平。多家研究機構指出,存款利率可能在二季度再次迎來下調。周茂華認爲,上述銀行優化負債結構措施與後續可能存款利率調整,將有望打出“組合拳”效果,引導更多途徑爲銀行壓降負債成本。

壓降負債成本迫切,銀行盯緊存款期限結構優化

5月13日晚間,紫金銀行、滬農商行等公佈近期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記錄表顯示,如何應對息差收窄同樣成爲投資者普遍關心話題。

紫金銀行表示,我行始終採取積極的息差管理措施,在資產結構、利率管控、高息負債壓降等方面持續發力。資產端,加大民營非大額、普惠小微貸款、個人貸款投放,強化貸款利率管控和考覈;負債端,合理控制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高息存款的規模,通過考覈賦能,引導長期存款向短期轉化,提升活期存款佔比,以對沖息差下行壓力。

滬農商行表示,2024年,資產負債兩端利率預計繼續下行,息差仍將面臨收窄壓力。資產端受存量重定價以及去年以來新增貸款利率下行的影響,預計全年資產收益率維持下降趨勢,本行將通過積極優化資產結構,來應對收益下行的壓力;負債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效果逐步釋放,本行將持續貫徹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要求,前瞻性調整存款定價策略。

滬農商行稱,本行將重點加強存款成本和結構主動管理,持續優化存款期限結構,預計存款付息率水平將逐步下降,爲資產收益下行提供一定的緩衝空間。

上週五,齊魯銀行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回答“在控制付息負債的付息率上有哪些系統性的打法”時同樣提到,將優化存款結構。“通過優化內外部定價政策、績效考覈等措施,引導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大低成本存款營銷,管控長期限、高定價業務佔比”,齊魯銀行表示。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越來越多銀行已將“優化存款結構”舉措提上日程。5月以來,桂林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官宣”下調存款利率,包括交通銀行廈門銀行、光大銀行在內的近十家銀行也宣佈叫停大額存單、智能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攬儲利器”。

“目前部分銀行下架智能存款、調整大額存單等,對於舒緩銀行負債成本有益,尤其是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等產品負債佔比高的銀行影響相對大一些。”周茂華指出,但大額存單等存款類產品佔整體商業銀行負債比重相對低,對整體銀行負債成本(影響)有限。

“更重要的是,銀行下架或調整相關產品,有助於維護存款市場正常競爭秩序,減少高吸攬儲影響等。”周茂華表示。

研究機構預判二季度或迎來存款利率下調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家研究機構認爲,當前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的空間已經打開。

中國銀河宏觀5月13日發文指出,一季度多家中小銀行繼續跟進調降存款利率。年初定向降息、全面降準節約銀行成本。流動性合理充裕帶來銀行資金成本明顯下行。1年期的Shibor年初以來已下降50BP。同時,風險溢價也在下行。中國銀河宏觀表示,存款利率可能在二季度再次下調,銀行淨息差對降息的制約逐步減輕。

5月11日,光大證券分析師高瑞東、王佳雯發表2024Q1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學習體會指出,本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要“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而這兩者直接掛鉤 LPR 利率。預計後續落地 LPR 降息概率較大,也能配合當前地產政策的優化,發揮組合拳的效果,體現“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內涵。

該機構分析認爲,降息的另一條線索是通過自律機制推動的存款利率調降。截至目前,監管已經通過禁止手工補息等方式規範高息攬儲的行爲,變相實現了壓降銀行負債成本的作用。考慮到銀行息差壓力仍大,在政策對不規範行爲打補丁之後,進一步調降存款利率的空間打開。

“存款利率下調影響到銀行負債資金規模大,因此,(相較於智能存款、大額存單等儲蓄類產品調整)存款利率下調對穩定銀行負債成本更明顯一些。”周茂華指出。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回溯過往,2022年9月,國有大行打響調降存款掛牌利率第一槍,至今,存款利率歷經四輪下調。目前,國有六大行五年期存款利率爲2%,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大都在2-2.05%,少數幾家報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