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5月14日電 (郭軍 李亮 肖開)據中交廣州航道局14日消息,2024年湛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設計方案近日通過評審,標誌着項目即將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據悉,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大規模紅樹林“種養耦合”修復項目,採用紅樹林種植+生態養殖耦合模式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計劃種植紅樹林面積546公頃,並在現有海堤迎海側護坡上開展3千米海堤生態化改造,將有效破解修復難題,帶動紅樹林保護與水產養殖耦合模式推廣應用,助力“湛江紅樹林”成爲廣東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湛江市麻章區金牛島片區紅樹林現狀。中交廣州航道局 供圖

在南粵大地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上,繁盛茂密、呈帶狀生長的紅樹林隨處可見。具有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作用的紅樹林,被譽爲海岸上的“綠色長城”。

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要求,到2025年,廣東省完成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不少於8000公頃,其中現狀紅樹林範圍外營造紅樹林不少於550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不少於2500公頃。

湛江紅樹林不僅種類豐富,且分佈面積居全國第一。紅樹林面積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23.7%,佔全省紅樹林面積的60.5%,是名副其實的“紅樹林之城”。

據中交廣州水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向營介紹,在沿海宜林灘塗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採用紅樹林種植-生態養殖耦合的模式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是解決退塘還林與沿海居民生計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

2024年湛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項目以養殖塘爲主戰場種植紅樹林,打造海洋“桑基魚塘”。該項目計劃在湛江金牛島片區養殖塘內部採用紅樹林種植+生態養殖耦合模式種植紅樹林面積546公頃,完成生態修復總面積約1400公頃。(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