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姻後的人,往往會發現夫妻相處並不會按照預想的那樣美好,摻雜了很多現實因素,像一道道坎兒,橫在眼前,只有跨過去,才能把日子過好。

很多夫妻都困在其中,過不好,也離不了。即使明白愛情和婚姻是兩碼事,可我們第一反應是懷疑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

對親密產生痛苦和懷疑,覺得是伴侶的“錯”,才造就了自己的不幸。

然而,冷靜下來就會發現,伴侶還是當初的那個人,只不過是我們沒有學會經營婚姻,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關係也跟着岌岌可危。

其實,夫妻相處,要經歷3道坎,多數人在第一道就分了。

1,婆媳相處的坎兒。

婆媳問題一直是婚姻生活中的重要問題,有研究數據顯示,在近半數的夫妻離異,是由於婆媳關係造成的。

表面上的婆媳問題,背後不過是理想和現實的落差,造成了矛盾和衝突,相處便顯得困難重重。

婆媳相處的坎中,兩個女人因爲愛着同一個男人,爭奪這個男人(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愛所造成的權利侵佔的問題。

不少婆婆還沒有做好放手的準備,總想幹涉兒子的婚姻生活,以付出和愛的名義,想要掌控兒子,這是一種越界。

媳婦一旦覺得自己被當成“外人”,會潛意識的對抗,無論因爲婆婆的越界,還是因爲自己對婆婆的期待過高,或是對婚姻生活期待過高,所產生的矛盾最終影響夫妻感情的發展。

婆媳問題中最關鍵的男人,如果不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而是一直躲在父母這個大家庭的背後,就會委屈妻子,等到妻子受盡委屈,對婚姻失望了就會離開。

婆媳相處中,要尊重邊界,不過多依賴,各自獨立,走出共生狀態,纔有利於夫妻感情的發展。

2,因爲孩子所產生的坎。

婚姻在男人眼中的目的之一,就是繁衍後代,而孩子的出生則會引發一系列的矛盾。

生幾個孩子,什麼時候生,生了之後誰帶,需要準備多少錢撫養……

其中哪一個問題拎出來都會引發夫妻爭吵,因爲柴米油鹽的瑣碎中摻雜着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常見因爲有了孩子忽視夫妻關係的問題。比如:男人成長過慢承擔不起養孩子的責任,覺得把錢拿回家就是在養孩子。妻子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看不見丈夫的情感需求。

從女人坐月子起,到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各種矛盾,表面上看是因爲孩子而產生的問題,實際上夫妻雙方忘記了維護彼此的關係。

婚前的各種幻想都很美好,婚後發現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的摩擦,就像導火索,它引爆了夫妻之間那些不起眼的矛盾,並容易放大對方的缺點,讓矛盾愈演愈烈,讓原本相愛的人日日漸離心。

當夫妻把親子關係看得太過重要,以至於忽略了兩性之間的需求,讓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問題和矛盾也就接踵而至。

3,婚姻生活平淡的坎。

作家巴法利·尼克斯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下詩篇,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

都說平平淡淡纔是真,但是太過平淡的日子容易讓人乏味。

當相處中日復一日地重複着相同的軌跡,一眼就能看到頭的人生會讓不少人感到失落和絕望,不甘於平淡的心會滋生更多的慾望。

厭惡平淡的日子,就會嚮往更加刺激的生活。從婚姻內得不到的,便想辦法比婚外尋找等等

行爲,很容易讓夫妻之間的感情破裂。

有的夫妻面對趨於平淡的日子看着曾經的感情被消耗殆盡,有的夫妻卻能適時解決問題,讓兩個人久處不厭。

跨不過平淡的夫妻,往往在婚姻喜歡把問題歸咎到對方身上,總想着改變對方或是對方先改變,總想有能救自己脫離這種平淡的日子,卻讓矛盾愈演愈烈。

婚姻要落實到穿衣喫飯之中,瑣碎纔是常態,它不會像愛情那樣充滿風花雪月,更多的是一場修行,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併爲此努力。

總結:

婚後夫妻相處中,我們喜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愛、去付出,卻忘記了換位思考那是不是對方想要的。

在這個不斷磨合的過程中,婆媳問題、因孩子產生的問題和婚姻的平淡不斷阻礙我們建立親密關係。

畢淑敏說:“婚姻並不僅是快樂,是節日,是兩情相悅,是生死與共,它還是考驗,是煎熬。”

不要一有矛盾就選擇分了,如果不會游泳,換再多的泳池都沒用。

想要在相處中找到幸福的方法,就得坦然面對婚姻中的“坎”,學會相互成就,相互滋養,一起成長才能攜手共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