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廣電訊(全媒體記者 龔豔琳)在健康飲食當中,水果因其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歡迎。然而,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水果卻常常成爲他們飲食中的“禁區”。5月14日,十堰交通音樂廣播《健康問太和》欄目特邀十堰市太和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張俊,爲廣大糖尿病患者答疑解惑。

水果作爲自然界賦予我們的美味佳餚,其富含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對維護人體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因擔憂水果中的糖分導致血糖波動而避之不及。張俊在節目中指出,這一觀念其實存在誤區。

張俊解釋,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澱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膳食纖維組成。其中,果糖對血糖的影響最小,而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數(GI)相對較低。因此,糖尿病患者並非完全不能食用水果,而是需要掌握正確的食用方法和時機。

張俊建議,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那些血糖指數低、糖分含量適中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桃子、蘋果等。在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7.5%以內),患者可放心享用這些水果。

然而,喫水果的時間和分量同樣重要。張俊說,糖尿病患者最好在兩餐之間或餐後兩至三小時食用水果,如上午9時至10時、下午3時至4時,每次食用量應控制在少量,並密切監測血糖變化。此外,爲了保持熱量攝入的平衡,每天水果的總量應控制在200g左右(約90千卡的熱量),並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這一觀點的提出,無疑爲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他們不再需要完全放棄水果這一美味佳餚,只需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計劃,即可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血糖的穩定。

此外,張俊還強調,由於個體差異的存在,每位糖尿病患者對水果的反應可能不同。因此,患者應定期監測三餐前後的血糖變化,瞭解進食水果後對自身血糖的影響,以便更好地調整飲食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