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美國政府14日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美方此舉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嚴重影響美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對消費者帶來嚴重負面影響,也將損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海外輿論普遍認爲,保護主義的“迴旋鏢”必將傷及美國自身。

美國彭博社報道,美國對中國新能源產品加徵關稅的舉動主要是“象徵性的”,因爲美國並不是中國“新三樣”產品主要銷售市場。彭博社表示,美國此舉與此前威脅提高自中國進口鋼鋁產品關稅稅率一樣,基本沒有任何作用,因爲上述產品也並非中國向美國出口的主要產品。

彭博社援引上海謙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陳實的分析報道,多年來,中國已經證明其核心優勢在於強大而全面的產業結構,這是關稅無法改變的。分析人士認爲,由於美國大選臨近,類似針對中國的言論和政策被放大,但這些政策的實質影響正在減弱。

新加坡管理大學研究中國貿易政策的法學教授高樹超也認爲,提高“新三樣”產品輸美關稅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沖擊。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在報道中說,美國政府在大選前推出此類保護主義措施,目的是讓“搖擺州”工會成員相信民主黨政府會保護就業。

“這純粹是政治。”阿聯酋《國家報》在一篇報道中指出,美國以中國政府補貼新能源領域企業爲由加徵相關產品關稅,這種理由並不成立,因爲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本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這家媒體表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見證了中國民營企業的成功故事。

《國家報》表示,美方做法存在三大風險:美國消費者不得不購買更昂貴、更耗油、更落後的車型,拖累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美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的進程會因此成本更高、效率更低;全球經濟可能因此遭到割裂,損害關鍵領域的國際合作。

“我們正見證一個曾經創造了現代汽車工業的國家失去勇氣。”彭博社專欄作家戴維·菲克林近日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將性價比高的中國電動汽車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會讓美國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讓美國消費者成爲最終的輸家。

菲克林表示,美國企業似乎正在放棄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轉型,包括福特、通用在內的多家大型車企均在削減開支、裁撤研發團隊,“這是令人失望的舉動”。

菲克林說,這種保護主義給美國汽車產業提供了一個奇怪的環境,就像孤島上的小鳥,這些汽車製造商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變得臃腫,失去飛行能力。菲克林強調,那些想要購買低價、清潔且具有創新性汽車的美國消費者將是最終輸家。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11日報道,由於技術落後,美國汽車製造商銷量大幅下滑。

在反思美國汽車產業發展時,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表示,提高關稅不會保護美國企業,與中國同行競爭的唯一方法是降低成本,以更實惠的價格提供電動汽車。

原標題:綜述丨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美保護主義將傷及自身

編輯:黃靈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