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间,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11名限售股股东所持有的3.516亿股限售股即将于5月17日(本周五)迎来解禁。

去年券商再融资不断缩水背景下,国海证券11月的定增顺利落地引发了行业关注。当时定增发行价格为3.39元/股,发行股数为9.4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1.92亿元,由14名投资者认购。不过,时隔半年,在其中11名股东迎来解禁之际,国海证券股价一直表现不佳,5月14日公司报收于每股3.36元,定增股东们每股还小亏了3分钱。

去年批文失效前夕,定增成功落地

早在2022年11月15日,国海证券就拿到了定增批文,有效期为12个月。受市场影响,直到2023年11月,批文即将失效前夕,国海证券定增才正式落地。定向增发对象最终确定为14名。国海证券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广西投资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恒集团、广西金投以现金方式认购,其中广西投资集团认购9亿元,中恒集团认购3亿元,广西金投认购8亿元,三者合计认购20亿元,承诺限售期限为60个月。

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的3.516亿股,则由其余11名投资者认购,不但众多行业友商捧场,基金公司也参与其中。国泰君安华安证券广发证券三家券商认购金额分别为3.1亿元、1亿元和2100万元;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分别认购2.52亿元、1.25亿元、2000万元。此外USG AG、摩根士丹利国际也参与了认购。

值得一提的是,从本次国海证券披露的定增解禁公告来看,定增股东中的华安证券、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兴证全球均是通过众多资管计划进行参与,最终导致11家限售股股东涉及的账户多达97个。考虑到上述股东的财务投资者性质,这对国海证券短期二级市场走势或构成一定压力。

此外,受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市场下跌影响,国海证券定增完成之后股价也表现不佳。今年2月,其股价一度跌破3元大关。5月14日,国海证券收于每股3.36元,也就是说即使经过了近期反弹,定增股东仍然每股小套了三分钱。

与股价表现不佳相对应的,还有国海证券近期业绩增长乏力。国海证券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约8.02亿元,同比减少18.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56万元,同比减少58.66%;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监管收紧下,券商通过定增“补血”艰难

不过,相较于仍在等待融资时机的众多同行,国海证券去年11月定增成功落地,对公司夯实资本实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有着极大好处。

事实上,在目前监管收紧的背景下,上市券商再融资前路漫漫。尤其是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文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时特别指出,“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目前仍有中泰证券天风证券南京证券锦龙股份财达证券正等待推进定增工作。此外,去年中泰证券南京证券财达证券等均按照监管要求,对最初提出的定增预案进行过修改,或下调募资金额,或细化募资投向。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券商在经过漫长等待后,原先的定增计划以失败告终。

今年3月,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23年3月17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的议案》的决议超过了12个月的有效期,因此自动失效。

浙商证券原本计划定增募资不超过80亿元,主要投向自营、资本中介业务并偿还债务。该方案于2023年3月获浙江省国资委批复。随后一年之内,浙商证券定增方案未有其他实质性进展,最终到期失效,成为定增市场降温的又一典型案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