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間,國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11名限售股股東所持有的3.516億股限售股即將於5月17日(本週五)迎來解禁。

去年券商再融資不斷縮水背景下,國海證券11月的定增順利落地引發了行業關注。當時定增發行價格爲3.39元/股,發行股數爲9.42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爲31.92億元,由14名投資者認購。不過,時隔半年,在其中11名股東迎來解禁之際,國海證券股價一直表現不佳,5月14日公司報收於每股3.36元,定增股東們每股還小虧了3分錢。

去年批文失效前夕,定增成功落地

早在2022年11月15日,國海證券就拿到了定增批文,有效期爲12個月。受市場影響,直到2023年11月,批文即將失效前夕,國海證券定增才正式落地。定向增發對象最終確定爲14名。國海證券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廣西投資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恆集團、廣西金投以現金方式認購,其中廣西投資集團認購9億元,中恆集團認購3億元,廣西金投認購8億元,三者合計認購20億元,承諾限售期限爲60個月。

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的3.516億股,則由其餘11名投資者認購,不但衆多行業友商捧場,基金公司也參與其中。國泰君安華安證券廣發證券三家券商認購金額分別爲3.1億元、1億元和2100萬元;諾德基金、財通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分別認購2.52億元、1.25億元、2000萬元。此外USG AG、摩根士丹利國際也參與了認購。

值得一提的是,從本次國海證券披露的定增解禁公告來看,定增股東中的華安證券、諾德基金、財通基金、興證全球均是通過衆多資管計劃進行參與,最終導致11家限售股股東涉及的賬戶多達97個。考慮到上述股東的財務投資者性質,這對國海證券短期二級市場走勢或構成一定壓力。

此外,受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市場下跌影響,國海證券定增完成之後股價也表現不佳。今年2月,其股價一度跌破3元大關。5月14日,國海證券收於每股3.36元,也就是說即使經過了近期反彈,定增股東仍然每股小套了三分錢。

與股價表現不佳相對應的,還有國海證券近期業績增長乏力。國海證券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8.02億元,同比減少18.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356萬元,同比減少58.66%;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監管收緊下,券商通過定增“補血”艱難

不過,相較於仍在等待融資時機的衆多同行,國海證券去年11月定增成功落地,對公司夯實資本實力,優化公司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有着極大好處。

事實上,在目前監管收緊的背景下,上市券商再融資前路漫漫。尤其是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發文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時特別指出,“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目前仍有中泰證券天風證券南京證券錦龍股份財達證券正等待推進定增工作。此外,去年中泰證券南京證券財達證券等均按照監管要求,對最初提出的定增預案進行過修改,或下調募資金額,或細化募資投向。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券商在經過漫長等待後,原先的定增計劃以失敗告終。

今年3月,浙商證券發佈公告稱,因公司2023年3月17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修訂稿)的議案》的決議超過了12個月的有效期,因此自動失效。

浙商證券原本計劃定增募資不超過80億元,主要投向自營、資本中介業務並償還債務。該方案於2023年3月獲浙江省國資委批覆。隨後一年之內,浙商證券定增方案未有其他實質性進展,最終到期失效,成爲定增市場降溫的又一典型案例。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