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崔叢叢)2024年5月15日是全國第31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食鹽加碘防疾病,平衡營養健康行”。5月13日,從省疾控中心獲悉,河北省通過推行普遍食鹽加碘爲主的綜合防治措施,160個碘缺乏病病區縣全部保持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爲持續鞏固碘缺乏病消除成果,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所長馬景提醒公衆,河北省外環境普遍缺碘,碘缺乏地區分佈廣泛,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當碘攝入不足或缺乏時可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臨牀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導致的流產、早產、死產及先天畸形等。碘缺乏病對人羣健康最嚴重的危害是造成不同程度的腦發育障礙。

碘缺乏病是可以預防的,最簡便、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是食用碘鹽。食用碘鹽不僅安全、有效、容易推廣,還符合微量、長期、生活化的補碘原則。當然,食用碘鹽補碘也不是越多越好,平時生活需要控制鹽的攝入,每天不應超過6克。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天碘攝入量爲150至300微克。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多喫海帶、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食物來補充碘。

補碘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人羣,要巧用“加減法”。馬景說,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青少年,這些人羣需要做“加法”,其中,孕婦、哺乳期婦女應保證每天碘攝入量在230至240微克,嬰幼兒三歲前補碘最爲關鍵,青少年在身體發育和代謝加速期,補碘需求較大。而高碘地區居民、甲亢患者等人羣需要做“減法”,因爲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區的居民從飲水中已經攝入了足量的碘。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常見有甲亢、甲狀腺炎等)患者,因治療需要遵照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