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ST中南公告稱,公司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書》,因公司股票在4月3日至5月8日期間,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觸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ST中南即將結束15年的A股之旅,5月8日以0.56元/股收盤,也成了ST中南最後的收盤價。

曾積極自救但還是被“ST”

ST中南也曾積極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自救,早在今年2月,中南建設(ST中南曾用名)就曾披露公告稱,包括施錦華等在內的6名董事高管,計劃自2月8日起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500萬~1000萬元股份。

據悉,截至5月8日,有關人員增持公司股份合計682.8700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0.178%,增持金額合計約484萬元。ST中南本想通過高管增持股票來提升股民信心、拉高股價。但在年報與一季報發佈的敏感期,高管未能實施增持,公司股價再次一蹶不振,並由此鎖定了面值退市。

除了通過增持股票自救,ST中南還引入了戰略投資來脫離退市危機。4月20日,由南通市海門區政府牽頭,中南建設控股股東中南城建與亞洲著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PAG)及江蘇資產等機構洽談債務化解、股權交易等合作。

4月22日,深交所向中南建設下發關注函,要求中南建設披露與太盟投資合作真實性等信息。或受此消息影響,4月22日,中南建設開盤即漲停,報0.84元/股收盤。當日晚間,中南建設第三次公告提示有可能退市。

但“好景不長”,4月23日,中南建設發佈2023年報,2023年公司虧損52.93億元,連續3年虧損。中南建設停牌一天,4月24日復牌,中南建設一字跌停,並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中南建設”變更爲“ST中南”。

自此之後,股價一蹶不振,走向了面值退市的“深淵”。

曾是千億房企

ST中南成立於1985年,主營業務涵蓋基礎設施建設、酒店、投資、貿易等板塊。公司參建過鳥巢、國家大劇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等國家項目。

2009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15年,陳錦石決定將地產業務向一二線城市集中,業務最終遍及全國26個省、160多個城市。

2016年,公司搭上了棚改的時代紅利,銷售規模直奔2000億元。

在業績巔峯期的2020年,公司曾公告實現合同銷售金額超2200億元。

然而,隨着房地產行業進入寒冬,公司經營狀況也急轉直下。2021年—202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爲792.11億元、590.36億元和684.88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3.82億元、-91.71億元和-52.93億元,連續三年虧損。

今年業績仍未出現回暖跡象,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8.72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6.01億元。

ST中南還發布了2024年4月份經營情況,公告顯示,在房地產業務方面,ST中南2024年4月合同銷售金額17.1億元,銷售面積13.9萬平方米。1—4月,累計合同銷售金額64.4億元,銷售面積54.3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59.9%和59.6%。

從包工頭到南通首富

公開資料顯示,中南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陳錦石,1962年10月生於江蘇南通,和碧桂園楊國強一樣,陳錦石也是建築工起家。

1988年初,還是“包工頭”的陳錦石帶領28人,懷揣東拼西湊來的5000元資金,遠赴山東東營,掛靠海門平山鄉五大隊勞務資質的分包工程隊,從包清工做起,踏上艱難的創業之路。

1988年1月,陳錦石爲了招募隊伍,頂風冒雨,挨家上門溝通,原本談好70餘人的隊伍,到出發時只有28人。

經過多年發展,中南集團業務遍及全國26個省、160多個城市及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等海外市場,一度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78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中國房地產企業16強,中國建築企業500強第8名。

隨着中南集團的發展,陳錦石的身家也水漲船高,2008年就登上了《胡潤百富榜》,2020年他以140億元的身家排名第388。

wind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陳錦石的年薪分別爲1461萬元、1650萬元、1066萬元、1088萬元;2023年,陳錦石又成爲A股房企降薪最大的高管,將工資打了一折,僅剩96萬。

但近年來ST中南連年虧損,讓這位曾經的南通首富官司纏身,被限制高消費。企查查顯示,目前中南建設被執行金額達33.74億元,失信被執行涉案金額達8.153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