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來賓日報

母親,記憶中永遠的風景

譚柳新

在我心中,母親的愛如同山間細流,滋潤着我生命中的每一寸土地,讓我在風雨中茁壯成長;母親的愛如冬日暖陽,驅散寒冷和黑暗,溫暖我的四季;母親的愛如黑夜中的路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記憶裏的童年,是一幅用母愛繪製的畫卷。那時的我,總是跟隨着母親的腳步,穿梭在炊煙裊裊的廚房和滿園春色的菜園裏。她的背影,成了我心中最爲堅實的依靠。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田間地頭辛勤耕耘,母親總會帶上我,那些簡單而又快樂的時光,如今想來,依舊溫暖如初。

記憶裏的童年,是懵懂又貪玩的,也是任性又調皮的。村頭那棵老榕樹下,總能看見母親翹首以盼的身影,伴隨悠長又焦急的呼喚。而我,終於在夕陽的催促下,在夜幕降臨時,出現在母親已經耗盡耐心的眼裏。那根藏在母親身後的細長的竹鞭,高高地舉起,又輕輕地揮下,我不停地躲閃着,落荒而逃。

記憶裏的童年,我體弱多病,母親用她瘦弱的身軀爲我撐起一片天。每每發現我身體狀況不對,她都格外悉心照顧我。直到現在,我仍能清晰地回想起自己蜷縮在母親瘦小卻溫暖的背上,穿梭在寒夜裏,耳邊滿是她匆匆的腳步聲、急促的心跳聲和自言自語的祈禱聲。面對長長的針管、一堆五顏六色的藥丸,任憑母親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直到最後,談判達成,我才妥協。我哪裏知道,針紮在我身上、疼在她心裏,藥苦在我口中、淚流在她眼裏。看到我身體康復了,母親比我還開心,多少個日夜的擔憂煙消雲散。寡言少語的母親沒上過學,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卻在無聲中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如何書寫自己的人生。

母親有一雙閒不住的手。在她眼中,彷彿總有忙不完的活,而幹活,就是她最大的興趣。大清早洗衣做飯,然後出工,直至夜幕降臨,才拖着一身疲憊回來,又忙着澆菜、餵豬、做晚飯,夜深了,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縫縫補補。她整天忙裏忙外,將家裏打理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生活雖然清貧卻溫馨。那時候,年少不知愁滋味,重活髒活都是哥哥姐姐們做,好東西卻都留給排行老幺的我。在我眼裏,母親臉上總掛着笑,對生活充滿嚮往。

然而,歲月不饒人。上中學以後,我長高了,母親卻變矮了,鬢角不知不覺添了幾許白髮,皺紋也悄然爬上了眼角。每次離家前,母親總給我做最可口的飯菜,叫我多喫點。準備出門,總是不停地嘮叨,別忘了帶這帶那;我走了,她就站在門口,目送我遠去。她的眼神中充滿了不捨與期盼,我知道,那是她對我深深的牽掛。即使我已經長大,但在她眼中,我始終是那個需要呵護的孩子。

後來,我工作成家了,每次回家,母親總埋怨說,買那麼多東西回來真是浪費錢。而返程的時候,她總是把一大堆的蔬菜瓜果、雞蛋塞滿車廂,還叮囑說,工作忙,沒時間就不用回來。我也開玩笑說,不回了,害得公雞妻離子散,車子嚴重超載。直到有一天,母親說小孩抱不動了,我們才發現母親已經年邁,力氣小了,腰也更彎了。忙碌的工作,總是讓人忽略了很多東西,錯過了很多美好。遲鈍的我,現在才反應過來。

母親的愛,像一首無言的詩,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深深地觸動人心。她用自己的方式,教會了我如何去愛,如何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母親的愛,如同大海一般深邃,如同天空一般遼闊。多想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恩母親的養育之恩,去回報她對我無私的愛。

每當我感到疲憊或迷茫時,我總會想起母親的話:“無論走到哪裏,都要記得家的方向。” 然而,當我真正讀懂這句話時,母親卻看不到了,“子欲孝而親不在”成爲我永遠的遺憾。

如今,我已經長大。母親,您依然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風景。在您的守望下,我學會了愛,學會了堅強,無論未來的路有多麼崎嶇,我都會帶着您的愛,勇敢地走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