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北新橋地鐵站周邊公共空間改造完工 東北口新添一處口袋花園

增綠三千平方米 “京韻門廳”亮相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最近,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東北口新添一處口袋花園,成爲附近居民休閒遛彎的好去處。通過拆圍擋增綠、優化交通路網、整理城市傢俱等措施,位於東城區北新橋地鐵站周邊的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近期正式完工,總改造面積約5400平方米,作爲首都機場線起點的“京韻門廳”煥新亮相。

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王濤介紹,北新橋路口位於崇雍大街與簋街交會處,地理位置優越,民俗文化資源豐富,餐飲美食衆多,每天這裏的人流、車流絡繹不絕。自2021年首都機場線西延至北新橋站後,更多旅客在此換乘,亟須更便捷、舒適的交通環境。

此前,由於修地鐵的原因,北新橋站東北口附近空地未利用,並佔據了部分人行便道。經過改造,東北口新增約350平方米街角花園,配置了小花壇、座椅、文化廊架、地面雕塑等設施。“除此之外,還種植了鳶尾、玉簪、鼠尾草、月季等,實現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可以給市民帶來不同的視覺享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師譚敏潔說。

除了東北口,北新橋站其他三個地鐵口也都添了綠意。西北口北側,海棠、黃楊籬圍合出慢行空間和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實現動靜分區。西南口、東南口則拆除破損圍欄,栽下1米多高的黃楊球,遮擋市政電箱等設施。目前,北新橋地鐵站四個口共增綠約3000平方米。

增綠之外,四個地鐵口還進行了交通微改造,讓慢行更友好。此前,北新橋站東北口部分人行便道被佔壓,而緊挨着的非機動車道卻過寬,行人和非機動車混行,非機動車道中間還豎有電線杆,對於騎行非常危險。“在交通改造方面,我們圍繞‘交通疏堵 慢行共享’的設計理念,將便道向主路一側拓展了7米左右。”譚敏潔介紹。改造後,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

在西北口,人行道轉角空間曾十分侷促,存在安全隱患。改造則優化了路口轉角區域,將原本的直角交叉口改爲圓角,並依據相關規範將轉彎半徑調整爲8米,讓行人走起來更安全自在。此外,通過整治,四個地鐵口各類市政箱杆設施也得到了優化,南北兩側共10根杆體被整合爲2根,電力箱體由原有的6臺優化爲3臺,且全部退出人行步道。而非機動車停車位在原有500個的基礎上,增至了780個,讓空間更有序,慢行更友好。

今年,東城區還將繼續啓動燈市口大街公共空間提升項目,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提高通行能力、擴展公共區域,讓老城街區更精緻宜人。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