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鹽阜大衆報

□記者 倪靜 殷俊傑

5月9日,記者探訪了位於鹽南高新區的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在這裏,一場能源技術革新悄然進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面向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直流發電技術及其關鍵裝置。這項技術爲深遠海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指明新方向,標誌着我市正邁向深遠海能源新革命的征程。

走進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大功率電力電子與控制技術實驗平臺,一排排整齊的白色機櫃引人注意。工程師們將500kW/5kV直流變換模塊像積木一樣組裝、佈線,動作嫺熟、技藝精湛。該平臺的負責人是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博士盧俊龍,由他主持研發的集中式和分佈式等多種類型的大功率直流變換器,已成功申請10項發明專利。

“我們團隊成功研製出當前電壓等級最高的±30kV/1MW光伏直流變換器,技術參數上超過德國研製的5kV/5MW電力電子變壓器。這些直流變換器將在未來海上風力發電中發揮重大作用,其性能直接影響到風電場的整體運行效能和可靠性。”盧俊龍介紹,其團隊在可再生能源全直流發電技術及其配套核心裝置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爲技術創新提供法律層面保障。目前已研發出一系列直流變換器產品,可滿足分佈式光伏、“沙戈荒”光伏電站、直流配電網及海/陸上風電場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當前,遠海風電匯集與輸電工程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離岸50公里以上的傳輸難度大,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造價居高不下等問題。這些也是盧俊龍團隊實現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目標亟需突破的技術壁壘。而他們選擇的全直流系統解決方案,優勢較爲顯著,可減少電能轉換環節,降低設備與線纜成本,提高傳輸效率,並提升系統穩定性。

“2024年,我們將在直流變換模塊的基礎上,研製出5兆瓦或10兆瓦風電機組中壓直流變換器整機,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全直流發電技術產業化進程。”盧俊龍說。

鹽城海上風電整機產能佔全國40%以上,葉片產能約佔全國20%,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居全國城市第一位,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海上風電規模接近全省一半、全國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第一城”,其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廣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大功率電力電子與控制技術實驗平臺在此建設,不僅配備頂尖的測試設備和優質的實驗環境,更匯聚一批充滿激情、追求創新的科研人員。他們從北京奔赴鹽城,孜孜不倦、夜以繼日地進行着差異化對比研究,尋求技術的最佳解決方案,努力使平臺成爲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典範,力求將風電和光伏的全直流發電技術推向深遠海領域,以實現深遠海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安全和可靠利用。

“鹽城完備的產業鏈對我們的項目產業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的關鍵設備中,超過一半的配套部件由本地廠商提供,這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研發工作。”盧俊龍舉例說,與團隊重點合作的企業金風科技就在隔壁樓棟,不出園區就能實現技術上的無縫交流,還能實現在當地的技術轉化。這種產業集聚效應,爲鹽城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