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荟萃中学初三(10)班 程子衿

一觉醒来,我已坠入一弯青绿,这是黄山溪流的源头。我抬眼眺望,尽是连绵的山,盈眼的绿。晨光轻落于高山之上,草木的点点青绿夹杂着淡淡鹅黄,灼灼地刺着我的眼。我加快了脚步,有幸恰逢那无名野花,白的无瑕,粉的夺目,蓝的清冷。它们以坚忍将细小的根变成强悍而又柔韧的茎条,刚硬而又绵延的藤蔓,深埋在狭窄的石缝间。更有幸恰逢那参天巨松,挺立于悬崖之上,胆气非凡。更有甚者,姿态怪异,横向生长,绿叶落尽,仅剩寥寥松针零星散落,却仍一息尚存,带着结痂的伤疤盘旋于风中,我不禁为之惊叹。流经山腰,我终于能看清这山,绵延不绝的山脉宛若拔地而起,山尖如利刃直插云霄。石级万千,怪石万象,精巧如天工所造,我在它们之间颠簸而行,远远近近,深深浅浅。山势在我的眼中汇集成画,柔媚和刚强并济,我的心深深颤动着。

我奔流于青石板铺成的小路间,穿梭在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韵之中。不经意间抬头,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便映入眼帘,随屋面的坡度层层叠叠。我的脑海中似是闪现了些许画面,二十出头的徽州商人,撑起油纸伞,烟雨弥漫中,踌躇满志踏着青石板路,一步一步走向远方。他们的背后是妻子说不尽的悠悠情思,是亲人翘首以望盼亲早归的默默祈念。

思绪飘转之际,一家的女主人将我用一只小小的瓷盆打捞,带回了家中,我忍不住好奇地探出头来,发现外院的墙面有些斑驳,却又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女主人将我带进了内院,我落在了小小的茶壶里,主人家来了客人,我是从黄山而来的上等溪水,便被沏成了茶,成了待客之礼。主客寒暄一番,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真诚,谈吐典雅淳朴;他们丰富了呈坎古城的内涵与神韵。我不愿就此终止我的旅程,于是奋力一跃,跳进了院中的石沟缓缓流出,和其他溪流一同汇聚于川河,向南方奔去。

从长春山的沿岸跌落,顺着龙溪河,我来到了卢村。我在这里遇上了更多的同伴,我们共同向村内奔去。

此时已到傍晚,华灯初上,江面的倒影里历尽沧桑的古石桥和江上渔火在光影中交织错落。每一座建筑都被灯光镶上了金边,勾勒出五彩的霓虹,我在梦中的情境里,欢腾着,闪烁着,流动着,穿过一道又一道的石桥。

我误入狭窄弄巷却撞上一份惊喜,柜台上的纸扇,打开便是描绘的徽商故里,铺好的宣纸,雕刻的砚台,携淡淡春光整齐平放;我闻到了悠悠茶香,似烟花般炸裂于鼻间,回味悠长;我听见了那来来往往的古今之人,在小桥之上,诵一首唐诗,读一篇宋词,唱一出戏……我梦到了徽州,梦里徽州。

我不再向前了,我只想着留在这里。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到过这里,纵使是在梦里。梦里徽州是宣纸上卧虎藏龙狼毫淋漓的凛凛青山;是谪仙广袖中欲语还休的明明月环;是千江一梦里黄梅婉转的眷眷柔肠;是松石逸荡下芳酩烈酒剑骨侠心的宕宕豪狂……

作为一滴水,我停在了这里。此心安处是徽州,贪恋山水的诗情画意,不舍千年的遗墨古迹。

我知道,烟雨色里,是吾乡。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对徽州的描写细腻入微,展现了徽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通过流动的旅程,展现了徽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流畅,表达了对徽州的热爱和留恋,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

指导老师:胡宇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