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蕪湖日報

薈萃中學初三(10)班 程子衿

一覺醒來,我已墜入一彎青綠,這是黃山溪流的源頭。我抬眼眺望,盡是連綿的山,盈眼的綠。晨光輕落於高山之上,草木的點點青綠夾雜着淡淡鵝黃,灼灼地刺着我的眼。我加快了腳步,有幸恰逢那無名野花,白的無瑕,粉的奪目,藍的清冷。它們以堅忍將細小的根變成強悍而又柔韌的莖條,剛硬而又綿延的藤蔓,深埋在狹窄的石縫間。更有幸恰逢那參天巨松,挺立於懸崖之上,膽氣非凡。更有甚者,姿態怪異,橫向生長,綠葉落盡,僅剩寥寥松針零星散落,卻仍一息尚存,帶着結痂的傷疤盤旋於風中,我不禁爲之驚歎。流經山腰,我終於能看清這山,綿延不絕的山脈宛若拔地而起,山尖如利刃直插雲霄。石級萬千,怪石萬象,精巧如天工所造,我在它們之間顛簸而行,遠遠近近,深深淺淺。山勢在我的眼中彙集成畫,柔媚和剛強並濟,我的心深深顫動着。

我奔流於青石板鋪成的小路間,穿梭在千年的歷史文化古韻之中。不經意間抬頭,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便映入眼簾,隨屋面的坡度層層疊疊。我的腦海中似是閃現了些許畫面,二十出頭的徽州商人,撐起油紙傘,煙雨瀰漫中,躊躇滿志踏着青石板路,一步一步走向遠方。他們的背後是妻子說不盡的悠悠情思,是親人翹首以望盼親早歸的默默祈念。

思緒飄轉之際,一家的女主人將我用一隻小小的瓷盆打撈,帶回了家中,我忍不住好奇地探出頭來,發現外院的牆面有些斑駁,卻又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女主人將我帶進了內院,我落在了小小的茶壺裏,主人家來了客人,我是從黃山而來的上等溪水,便被沏成了茶,成了待客之禮。主客寒暄一番,他們的眼神中流露出真誠,談吐典雅淳樸;他們豐富了呈坎古城的內涵與神韻。我不願就此終止我的旅程,於是奮力一躍,跳進了院中的石溝緩緩流出,和其他溪流一同匯聚於川河,向南方奔去。

從長春山的沿岸跌落,順着龍溪河,我來到了盧村。我在這裏遇上了更多的同伴,我們共同向村內奔去。

此時已到傍晚,華燈初上,江面的倒影裏歷盡滄桑的古石橋和江上漁火在光影中交織錯落。每一座建築都被燈光鑲上了金邊,勾勒出五彩的霓虹,我在夢中的情境裏,歡騰着,閃爍着,流動着,穿過一道又一道的石橋。

我誤入狹窄弄巷卻撞上一份驚喜,櫃檯上的紙扇,打開便是描繪的徽商故里,鋪好的宣紙,雕刻的硯臺,攜淡淡春光整齊平放;我聞到了悠悠茶香,似煙花般炸裂於鼻間,回味悠長;我聽見了那來來往往的古今之人,在小橋之上,誦一首唐詩,讀一篇宋詞,唱一齣戲……我夢到了徽州,夢裏徽州。

我不再向前了,我只想着留在這裏。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到過這裏,縱使是在夢裏。夢裏徽州是宣紙上臥虎藏龍狼毫淋漓的凜凜青山;是謫仙廣袖中欲語還休的明明月環;是千江一夢裏黃梅婉轉的眷眷柔腸;是松石逸蕩下芳酩烈酒劍骨俠心的宕宕豪狂……

作爲一滴水,我停在了這裏。此心安處是徽州,貪戀山水的詩情畫意,不捨千年的遺墨古蹟。

我知道,煙雨色裏,是吾鄉。

教師點評:這篇作文文筆優美,情感真摯,對徽州的描寫細膩入微,展現了徽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作者以一滴水的視角,通過流動的旅程,展現了徽州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文章構思巧妙,語言流暢,表達了對徽州的熱愛和留戀,是一篇優秀的遊記散文。

指導老師:胡宇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