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

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

“蓝天思政讲堂”受在校生欢迎(附图片)

通讯员麦地努尔栗鸿琨本报讯通讯员麦地努尔、栗鸿琨报道:“我半年自学完这一本波音维护手册,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每年至少会通读3遍。”这是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安全质量部中级工程师、中国民航大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2014届校友汪智佳在“蓝天思政讲堂”上讲述的思政故事。

据了解,“蓝天思政讲堂”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职院”)在中国民航大学党委“1232”大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指导下,结合学院特点和实际,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具体实践。其主讲人大多是职院的毕业生,他们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以“过来人”的身份,激发聆听者的同理心,使其产生共鸣,由此成为思政课的延伸,在拉近在校生与职场、社会距离的同时,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协同育人。该工作案例荣获天津市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入选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工作典型案例集,并被评为天津市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优秀案例、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创新举措优秀案例。

截至今年4月,共有来自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局等70余家单位的106位校友受邀担任思政导师并举办“蓝天思政讲堂”讲座106场,集体授课160余个小时,解答学生问题600余个。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5%的在校生认为,“蓝天思政讲堂”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收获。

“过去这两年,我几乎参加了每一场讲座。主讲人以‘过来人’的口吻,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人生阅历,将思政课的‘大道理’切实转化为‘小故事’。在一次次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大家感受到的是民航人的自信自强和对民航事业的热爱与担当,我们也把这种感受内化为向前的力量。”职院在校生李雨灿如是说。

自2021年“蓝天思政讲堂”开设以来,主办团队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网络协同为着力点,以育人效果为评价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瞄准关键环节发力,深入探索“一二三四五”思政育人新模式。

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校友思政导师授课队伍、平台建设队伍和讲堂工作保障队伍,确立需求导向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精准定位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4项机制,该思政团队以培育学生的“五力”(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洞悉产业结构态势的能力、洞见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提高学业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在强特色、聚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在校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具有民航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职院辅导员史悦强介绍说:“每一场讲座分别包含了一个思政元素,从民航梦到民航人,从继承弘扬延安精神到树立民航维修中的‘四个意识’‘五个到位’,以及浅谈大学生文化修养与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领,不断强化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进而推动了民航行业及天津当地的高质量发展。”

学生们认真聆听“蓝天思政讲堂”导师授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