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民航報

將“大道理”轉化爲“小故事”

“藍天思政講堂”受在校生歡迎(附圖片)

通訊員麥地努爾慄鴻琨本報訊通訊員麥地努爾、慄鴻琨報道:“我半年自學完這一本波音維護手冊,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筆記,每年至少會通讀3遍。”這是南航工程技術分公司安全質量部中級工程師、中國民航大學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2014屆校友汪智佳在“藍天思政講堂”上講述的思政故事。

據瞭解,“藍天思政講堂”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職院”)在中國民航大學黨委“1232”大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指導下,結合學院特點和實際,不斷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具體實踐。其主講人大多是職院的畢業生,他們通過真實的故事和案例,以“過來人”的身份,激發聆聽者的同理心,使其產生共鳴,由此成爲思政課的延伸,在拉近在校生與職場、社會距離的同時,實現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協同育人。該工作案例榮獲天津市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案例二等獎,入選天津市高校畢業生就業觀教育工作典型案例集,並被評爲天津市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優秀案例、天津市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創新舉措優秀案例。

截至今年4月,共有來自航空公司、機場、空管局等70餘家單位的106位校友受邀擔任思政導師並舉辦“藍天思政講堂”講座106場,集體授課160餘個小時,解答學生問題600餘個。相關調研數據顯示,超過95%的在校生認爲,“藍天思政講堂”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帶來收穫。

“過去這兩年,我幾乎參加了每一場講座。主講人以‘過來人’的口吻,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歷和人生閱歷,將思政課的‘大道理’切實轉化爲‘小故事’。在一次次聆聽講座的過程中,大家感受到的是民航人的自信自強和對民航事業的熱愛與擔當,我們也把這種感受內化爲向前的力量。”職院在校生李雨燦如是說。

自2021年“藍天思政講堂”開設以來,主辦團隊以思政教育爲核心,以網絡協同爲着力點,以育人效果爲評價標準,結合工作實際,瞄準關鍵環節發力,深入探索“一二三四五”思政育人新模式。

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組建校友思政導師授課隊伍、平臺建設隊伍和講堂工作保障隊伍,確立需求導向機制、協同育人機制、精準定位機制、制度保障機制等4項機制,該思政團隊以培育學生的“五力”(洞察行業發展趨勢的能力、洞悉產業結構態勢的能力、洞見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提高學業能力和提升就業競爭能力)爲目標,在強特色、聚資源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在校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提高具有民航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職院輔導員史悅強介紹說:“每一場講座分別包含了一個思政元素,從民航夢到民航人,從繼承弘揚延安精神到樹立民航維修中的‘四個意識’‘五個到位’,以及淺談大學生文化修養與價值實現等一系列主題,以思想政治教育爲統領,不斷強化學生政治理論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水平,進而推動了民航行業及天津當地的高質量發展。”

學生們認真聆聽“藍天思政講堂”導師授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