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每日電訊據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記者吳雨)在“互換通”上線一週年之際,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日前宣佈推出一攬子優化措施。在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多元化的風險管理需求的同時,升級版的“互換通”將助推中國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更進一步。

隨着中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經營主體面臨的匯率、利率波動幅度也在加大,實體經濟和金融部門的風險管理需求成爲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此背景下,爲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應運而生。2023年5月15日,“互換通”正式上線,成爲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的又一重要事件。

上線近一年來,“互換通”爲境內外投資者開展人民幣資產配置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也帶動了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穩步發展。

“過去一年裏,通過‘互換通’我們與多家境外央行類機構、商業銀行和資管類機構達成了利率互換交易,涉及多種浮動基準利率和期限,幫助境外投資者有效地對沖了利率風險。”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張勁秋介紹,“互換通”有助於提高境外投資者風險對沖效率、優化跨境投資環境,因此獲得不少境外投資者積極反饋、踊躍參與。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截至2024年4月末,“互換通”渠道下已有58家境外機構投資者入市,包括境外央行類機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資管公司等各類型合格機構投資者,覆蓋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此同時,“互換通”交易量穩步增長。數據顯示,4月末,“互換通”累計共達成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3600多筆,成交名義本金總額近1.7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從上線首月約3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4月的超120億元人民幣。

如今,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將進一步優化安排。

在“互換通”上線一週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金融管理局總結此前經驗,在聽取境內外投資者意見建議後,宣佈了一攬子新舉措,進一步優化“互換通”機制安排。

記者瞭解到,此前有境內外投資者反映,“互換通”下缺乏存續期管理功能,並建議增加標準化合約以便機構優化現金流管理。對此,此次“互換通”在豐富產品類型、完善配套功能等方面作了多處優化。

據介紹,在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指導下,“互換通”將推出以國際貨幣市場結算日爲支付週期的利率互換合約,與國際主流交易品種接軌,支持境外機構銜接在不同國家開展的利率互換交易,滿足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

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黃軼表示,這些功能的優化將有助於完善“互換通”產品功能,提升交易和風險管理的便利性,由此將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入市,提升交易規模,改善市場流動性,從而更高質量地深化市場開放發展與跨境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隨着一系列優化功能的上線,預計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積極性和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這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資金,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張勁秋說。

記者瞭解到,自“互換通”上線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持債餘額累計增長近800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3月末,境外機構已連續14個月淨買入中國債券。

香港是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高度開放的商業環境、深度的金融市場體系、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國際化的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多年來,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共同努力,持續提升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效率和水平。

從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開放順利落地,到2021年9月實現“債券通”的雙向開放,再到“互換通”上線……近年來,一系列金融開放舉措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

專家認爲,隨着“互換通”優化舉措落地見效,將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協同發展,助力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