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唐宝民

我是在村子里长大的。从小,家长就给我灌输了一种观念:读书是一份苦差事,并鼓励我说:读书虽苦,但仍要努力苦读书。因为只有读好了书,才有机会走出大山、成为人上人。正因如此,在我幼小的观念中,一直认为:读书没有任何乐趣可言,读书的确是一件苦差事。

在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也的确印证了“读书苦”这一判断。我从小就讨厌理科,只喜欢文科,一拿起数理化课本,就感觉头疼。明明知道自己对它们不感兴趣,还要硬着头皮去阅读它们。于是便感觉到:家长当初没有骗我,读书真的是一份苦差事啊!后来,我中学毕业,可谁知阴差阳错,对理科不感兴趣的我却考上了一所工科的院校,学了一门叫做营林的专业,这专业是将来为林业战线提供人才的,设置的课程有《树木学》《植物学》《森林动物学》《林区气象学》等,这些课程都是我不感兴趣的内容,于是,整个四年过程中,我对课本的阅读都是在一种痛苦的感觉中度过的,真正地体验了读书之苦。

虽然在学生时代体验到了“读书苦”的真谛,但同时也有了“读书乐”的收获,这种收获源自于对课外书的阅读。小学和中学时候,虽然一拿起课本头皮就发麻,但一拿起课外读物来,兴致便上来了,以至于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比如,《青春之歌》《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一些经典的文学类书籍,都让我感受到了读书之乐。大学四年,因为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我便一头扎进了学校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整个大学时光,等于是在图书馆里泡过来的。正是因为有了那一阶段的阅读训练,才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使我能够成为一名靠稿费为生的自由撰稿人。由此我便了悟:读书的苦与乐,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就绝对是一种乐趣。

杨绛女士曾说:“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的确,没有书读是痛苦的,但有书可读的日子,情形完全就不一样了。我曾在家乡阅读,一个明月朗照的秋夜,山顶的一个窝棚里,我点起一盏煤油灯,在灯下静静地阅读。我抬头仰望夜空,眼前夜空星河灿烂,耳边山风轻轻掠过,而我则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着读书的乐趣。我也曾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阅读,静静地阅读那些人类不朽的经典。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阅读之美,仿佛看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象……诸多不同的阅读体验,带给了我许多不同的阅读乐趣,那是美的体验,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充实了我的内心,也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