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張家界日報

唐寶民

我是在村子裏長大的。從小,家長就給我灌輸了一種觀念:讀書是一份苦差事,並鼓勵我說:讀書雖苦,但仍要努力苦讀書。因爲只有讀好了書,纔有機會走出大山、成爲人上人。正因如此,在我幼小的觀念中,一直認爲:讀書沒有任何樂趣可言,讀書的確是一件苦差事。

在我的整個學生時代,也的確印證了“讀書苦”這一判斷。我從小就討厭理科,只喜歡文科,一拿起數理化課本,就感覺頭疼。明明知道自己對它們不感興趣,還要硬着頭皮去閱讀它們。於是便感覺到:家長當初沒有騙我,讀書真的是一份苦差事啊!後來,我中學畢業,可誰知陰差陽錯,對理科不感興趣的我卻考上了一所工科的院校,學了一門叫做營林的專業,這專業是將來爲林業戰線提供人才的,設置的課程有《樹木學》《植物學》《森林動物學》《林區氣象學》等,這些課程都是我不感興趣的內容,於是,整個四年過程中,我對課本的閱讀都是在一種痛苦的感覺中度過的,真正地體驗了讀書之苦。

雖然在學生時代體驗到了“讀書苦”的真諦,但同時也有了“讀書樂”的收穫,這種收穫源自於對課外書的閱讀。小學和中學時候,雖然一拿起課本頭皮就發麻,但一拿起課外讀物來,興致便上來了,以至於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比如,《青春之歌》《駱駝祥子》《魯濱遜漂流記》等一些經典的文學類書籍,都讓我感受到了讀書之樂。大學四年,因爲對專業課不感興趣,我便一頭扎進了學校圖書館裏,孜孜不倦地閱讀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整個大學時光,等於是在圖書館裏泡過來的。正是因爲有了那一階段的閱讀訓練,才爲以後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才使我能夠成爲一名靠稿費爲生的自由撰稿人。由此我便了悟:讀書的苦與樂,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讀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書,就絕對是一種樂趣。

楊絳女士曾說:“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的確,沒有書讀是痛苦的,但有書可讀的日子,情形完全就不一樣了。我曾在家鄉閱讀,一個明月朗照的秋夜,山頂的一個窩棚裏,我點起一盞煤油燈,在燈下靜靜地閱讀。我抬頭仰望夜空,眼前夜空星河燦爛,耳邊山風輕輕掠過,而我則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盡情感受着讀書的樂趣。我也曾面對着波濤洶湧的大海閱讀,靜靜地閱讀那些人類不朽的經典。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閱讀之美,彷彿看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景象……諸多不同的閱讀體驗,帶給了我許多不同的閱讀樂趣,那是美的體驗,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充實了我的內心,也昇華了我的精神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