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崔鶴同

《&nbsp人民政協報 》 (&nbsp2024年05月15日 &nbsp第&nbsp11&nbsp版)

汪曾祺年幼時曾入江蘇省高郵縣縣第五小學設立的幼稚園,是幼稚園第一屆學生。王英文先生教他們唱歌、跳舞、做遊戲。年屆花甲時,汪曾祺對老師教的兒歌、演的小劇目記憶猶新。小劇目劇情很簡單,音樂曲調也很簡單,但是感情卻很豐富。所有的歌舞表演都是王英文先生一句一句教會的。他們在表演時,王先生踏風琴伴奏。

汪曾祺在五小畢業,後來又讀了初中、高中,人也大了,就很少到幼兒園去看看。19歲離鄉,四處漂泊,一直沒有回去過,也一直沒有再見過王先生。王先生和汪曾祺的初中的教國文的張道仁先生結了婚。汪曾祺長大以後才知道。

1981年秋,61歲的汪曾祺應邀回闊別40多年的家鄉講學,特地帶了一點北京的果脯去看王英文先生和她的愛人張先生,並給他們各送了一首在招待所急就的詩。給王先生的那首不文不白、毫無雕飾。第二天,張先生帶着兩瓶酒到招待所來看汪曾祺。汪曾祺說,哪有老師來看學生的道理,還帶了酒!張先生說,是王先生一定要他送來的。說王先生看了他的詩,哭了一晚上。這首詩全詩是:

“小孩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歌聲猶在,耳邊徘徊。

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

念一生美育,從此培栽,

師恩母愛,豈能忘懷!

願吾師康健,長壽無災。

張先生告訴汪曾祺,王先生曾對他說:“我教過那麼多學生,長大了,還沒有一個來看過我的!”王先生指着“師恩母愛,豈能忘懷”,對張先生說:“他進幼兒園的時候,還戴着他媽媽的孝!”汪曾祺這才知道王先生爲什麼對他特別關心、特別喜愛。張先生反覆唸了這兩句,連說:“師恩母愛!師恩母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