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感受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背後的科創金融力量。

2018年11月,由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起設立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正式揭牌。5年多來,圍繞上市綜合評價、上市行政服務、股權投資對接、專業服務匹配、金融指數編制等,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形成了十大功能,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例如,針對企業上市過程中遇到的行政合規出證難、重大違規認定難等突出問題,2022年起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全國率先試點以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的新機制,試點一年間,就爲浦東新區以及外省市在浦東新區設立的分子公司342家企業,開具信用報告484份,有效減少了企業向各行政部門“求證”的溝通和時間成本,受到各方歡迎,併入選當年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案例。

這樣的創新舉措已在長三角地區複製推廣。2023年,《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一份信用報告,可替代法院執行、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40個領域的無違法違規證明。

“今年,我們計劃以基地聯盟城市及分中心的服務網絡爲依託,探索跨城市的信用報告互認機制,進一步降低企業辦理合規證明的成本,形成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新樣本。”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相關負責人陳宇說。

長三角是全國創新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2月底,長三角區域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73家,首發募集資金總額4698億元,分別佔全國的48%和52%。這其中,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爲科創板提供了“源頭活水”。

依託基地信息管理服務系統(一期),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收集長三角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創基金投資企業、優質信貸融資企業等信息,形成了擬上市企業“蓄水池”。同時,構建培育篩選模型,將達到上市申報條件的企業納入培育庫,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基地從海量企業中“大海撈針”“沙裏淘金”篩選上市企業。

經過5年多發展,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朋友圈”持續擴大。目前已有35個長三角地區地級以上城市成爲基地聯盟城市,並設立了19個基地分中心。基地還集聚了股權投資機構、證券機構、金融機構等153家,初步形成與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

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當前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正在擴建中。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局長張紅表示,基地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圍繞科創金融和資本市場服務兩篇大文章,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