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贛南日報

于都橋頭:

農事“大託管” 托起新“硒”望

本報訊 (記者餘書福 通訊員宋嘉華 劉習軍)初夏時節,記者在於都縣橋頭鄉水背村看到,綠油油的稻苗長勢喜人,微風拂過,此起彼伏,滿目翠綠。村民們正藉助晴好天氣,忙着給稻苗打藥。

“我們探索農事‘大託管’模式,希望藉助科技力量,讓新質生產力護航糧食增產增收。”橋頭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許有卿告訴記者,去年6月,該鄉以“企業+合作社+基地+大戶”的形式,投資520餘萬元,建成了涵蓋集中育秧、農機維修、農資供銷、稻穀烘乾、農產品優選、農業培訓等六大塊業務的“一站式”農事服務中心,以農業“大託管”的方式,建設了1500餘畝富硒水稻基地,培養了50畝以上大戶10戶,當年就幫助300餘人增收致富。

許有卿告訴記者,所謂“大託管”,是指農民將農業生產的一個或多個環節託管給社會化服務組織,由其提供專業化服務。在堅持集體土地所有權、保障農戶土地承包權的基礎上,用活土地經營權,實現“零碎化”土地的統一種植管理,切實解決農民進城務工後的土地撂荒問題。

“現在的科學技術真是太先進了,幫了我很大的忙。”說起農事服務中心帶來的好處,橋頭鄉朱屋村村民李觀發感慨道。以前,每年春節一過,他就要爲2畝多的早稻種植犯愁。

“先是請人耕地,又要浸種育秧,等到移栽的時候,請人插秧又是頭疼的事。”李觀發說,幾個月忙碌下來,收成少還累人。“今年不一樣了,有了農事服務中心,耕地、育秧、移栽全部用上了機械化,我們可以‘坐享其成’。”機械化生產帶來的便利,讓李觀發學會咬文嚼字。

爲了確保水稻種下去後能夠增產增收,橋頭鄉引進了無人機飛防的一整套田間管理技術,從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治到數據監測分析,實現了全程可視可控。

“我們依託農事服務中心,制定了發展現代農業行動計劃。”許有卿說,今年,他們在全鄉實施農業“大託管”成功後,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形成模式,爭取在全縣推廣,爲全縣富硒水稻種植助力護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