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海日報

讓民營企業大放異彩

宋翠茹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生力軍。

近年來,青海省民營經濟發展總體呈現“45889”特徵,即:貢獻了40%以上的經濟增加值、50%左右的稅收、8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80%左右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經營主體。

因此,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服務好民營企業,對於推動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重商、留商、親商、暖商、護商……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青海一直在努力。

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新春第一會”,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青海有着“比以往更高程度的重視”。

隨後,省政府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支持、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強化民營經濟要素保障、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等七個方面列出33條具體措施。

根據會議部署,青海建立健全省市(州)縣三級領導包聯重點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巡查和“民營企業接待日”等長效機制,進一步暢通與企業和企業家的聯繫溝通渠道,積極研究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緊迫性、風險性問題,及時將民營經濟的“急難愁盼”轉化爲政策舉措。

有行動,有政策,有平臺,有服務,企業就有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力量。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抓好民營經濟工作,需各級政府部門站位高遠、思路清晰,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我們應當舉全省之力打造更爲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良法善治的社會環境、踐諾守信的社會環境。聚焦企業短什麼、創客缺什麼,就重點關注什麼、謀劃什麼,特別是發揮各類科創中心、創業孵化基地等“技術風向標”“行業風向標”“創新風向標”的功能作用,因勢利導,實現規劃引領。讓企業辦事不求人、辦事高效快捷、辦事暖心,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以良好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踏上新徵程,大放異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