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雙龍 陳華宇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當前正值油菜收穫、中稻栽種的關鍵時期,在江西德安縣愛民鄉柏樹村村集體油菜地裏,兩臺收割機交錯穿梭于田間,將一排排成熟的油菜“吞”進肚子裏,村民們則忙碌地將一包包裝好的油菜籽託運回去進行晾曬,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去年下半年我們村集體流轉了160餘畝農田發展油菜種植,今年油菜長勢不錯,每畝油菜田可帶來800餘元的收入,有效帶動了我們村集體經濟的增收和村民致富。”愛民鄉柏樹村黨支部書記桂秋華說。據悉,愛民鄉柏樹村整合閒置農田開展油菜種植,並充分發揮轄區脫貧戶等羣體作用,從油菜播種、管護到收割均是邀請本村脫貧戶前來務工,共提供了10餘個務工崗位。

“我平時沒事就會來村裏打零工補貼家用,一天能掙150元,去年在村裏管理油菜和棉花,掙了1萬多元,活也很輕鬆,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愛民鄉柏樹村村民桂賢良開心地說道。

“現在都是採取機械化收割,省時又省力,一臺機子每天可以收割50畝油菜,目前我的140多畝油菜已經採收過半,再過兩天便可以全部採收完畢。”愛民鄉紅巖村種植大戶王牛得介紹。爲鼓勵轄區廣大種植戶加入到“稻油輪作”模式中來,提高轄區農田利用率,愛民鄉通過向農戶發放地力補貼、油菜籽和化肥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轄區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高標準完成了全年糧油種植任務。

此外,爲提高轄區油菜種植戶的種植效益,愛民鄉農綜辦定期組織農技人員走進田間爲種植戶解決油菜培肥、驅蟲和排水等管護方面的問題,手把手地指導油菜生產全流程技術,幫助廣大農戶拎穩“油瓶子”。

“截至目前,我鄉已完成油菜收割1700餘畝,油菜收割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機械化收割不僅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等工作,油菜秸稈也被打碎均勻還田,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節支增收。”愛民鄉農綜辦主任程章時說。

下一步,愛民鄉將繼續做好“稻油輪作”的銜接工作,確保轄區油菜田收穫後能夠及時種上水稻,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閒置農田的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結構和土壤肥力,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審籤:鄭少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