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光伏發電成爲本地最大電源——

杭州打造新能源城市電網

本報記者 李 景

記者近日從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獲悉,在杭州錢塘區臨江街道錢塘江西側江堤上,將建設8臺6.25兆瓦風電機組,建成後可爲居民輸送清潔風電。該項目是浙江省首個堤岸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也是杭州市首個納入政府規劃、具備併入大電網條件的風電項目。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發展部新能源接入專員趙天煜介紹,杭州本地新能源以光伏爲主,風電資源相對匱乏,目前建成的風電都屬於示範性項目。此項目採用了全新的風電機組,面積小、建設成本低,年可利用小時數可達光伏發電的一倍以上,超過2000小時,低碳、經濟和土地利用效益明顯。

杭州作爲全國首批碳達峯試點城市之一,始終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堅持以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爲重點,聚焦“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和“提高全社會用能效率”核心目的,全力打造適應新能源發展的城市電網。

在能源供給側,杭州持續提升風、光、水、儲等清潔能源配置,不斷提升清潔能源供應占比,光伏發電已成爲杭州本地最大電源。去年杭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89.6萬千瓦,超前兩年完成“光伏倍增計劃”。爲了掃清光伏落地遇到的障礙,杭州電網爲光伏項目審批建立綠色通道的同時,依託杭州能源大數據中心,測算不同區域、重點領域的光伏潛力,爲政府規劃落地光伏項目提供決策依據。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經研所專職戴晴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的“杭州光伏運行監測分析與發展能效檔案”模塊,發現杭州東站光伏電站光伏等效利用係數已衰減至31%,能效更新改造後,每年可多發約595萬千瓦時的綠電。

在電網側,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今年計劃投資70.4億元,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和現代智慧配電網,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的同時,保障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居民生活等多領域的用電需求。

在用戶側,杭州大力推動交通出行低碳化,在全域建成“市區0.9公里、郊區3公里、偏遠區縣5公里”充電圈,實現全部191個鄉鎮街道公共充電站全覆蓋。4月初,杭州濱江區的彩虹充電站掛牌售賣綠電,浙江首批284個“綠色充電樁”正式上線,新能源車用上新能源電。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還針對杭州園區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佔比高的特性,首創數智低碳樓宇輕量化改造方案,在杭州人工智能產業園、當虹科技產業基地、濱江區文化中心等14個園區樓宇推廣應用,通過對空調、照明等主要用能設備精細化、柔性化、智能化調節,實現能效提升20%以上。最新數據顯示,杭州全域單位GDP碳排放量已下降至0.57萬噸/億元,能耗水平降至0.25噸/萬元,已達全國領先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