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每日商報

親眼見證小雞誕生與成長

杭十四中附校學生項目化學習聚焦生命教育

學生用尺測量雞蛋

商報訊(記者 夏瑩) 杭州第十四中學附屬學校301班的教室裏日前迎來一個新生命——孵化器裏,雞蛋破殼,一隻小雞成功被孵化啦!

最近這一個月裏,學校三年級開展了項目化學習,每個班的孩子都在關注一件事:孵小雞。

孵化器成“寵兒”

“我們看到孵出來的小雞時都很驚奇地想要尖叫,但是班主任示意我們要安靜,避免嚇到它。”301班毛思琦同學興奮地告訴記者,自從班裏多了這個四四方方的盒子,也就是孵化器,班裏同學每到下課就會圍着它,嘰嘰喳喳討論個不停。

好不容易小雞孵出來了,同學們更興奮了。大家都主動地想要給雞餵雞糧,把水倒在蓋子裏讓它喝水。毛思琦說,還有同學想要測試它是否聰明,用手指做了一些“障礙”,想讓小雞鑽過去。

在303班,學生隔段時間就會到孵化器旁看一看,“大家都自願給它餵食,清理雞窩。”黃欣妍同學說。

306班也孵出了小雞。沈雨萱同學向記者分享了她的發現,小雞有時會從箱機裏跳出來,然後同學們會自發地把它提溜回去。

學生觀察能力得到培養

科學老師蔣歡至今仍記得20多天前孵化器被放到班級裏時孩子們的神情:驚喜又期待。

他向學生簡單介紹了孵化器的工作原理,然後向孩子們“官宣”:我們要孵化小雞了。

“孵化小雞的第一步是挑選受精蛋,每個小組都拿到了屬於自己的‘蛋寶寶’。他們要精挑細選十五枚蛋殼光滑、表面潔淨、內部有小黑點的‘種子選手’,安置進‘暖房’,等待破殼那天的到來。”蔣老師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要去定時觀察,比如溫度、溼度,快孵出來時的周邊環境等。

這些日子裏,同學們把雞蛋視若掌上明珠,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仔細觀察、小聲討論,生怕驚動了“蛋寶寶”裏的小生命。

等到雞蛋破殼後,同學們還要學習如何養護。“孵出來的時候要做很多準備,要定時翻蛋,照蛋,看它的發育情況。”304班羅安桐同學總結道。

“一個新生命的出現需要有合適的環境,包括溫度也要適宜,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黃欣妍同學補充說道。

項目化爲孩子拓展新思路

圍繞孵小雞,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打開思路,項目化學習比設想的更豐富。

雞蛋圓咕隆咚的,不像正方體有明確的周長,也不像球體一樣有球心和半徑,怎樣比較雞蛋的大小成了困擾孩子的難題。別急,數學老師有辦法。一把直尺,一個手電筒,再加上一截小小的繩子,藉助這些簡單的工具,就能讓難題迎刃而解。

306班帥迪同學說自己嘗試了給蛋“量腰圍”。還有同學嘗試了用手電筒從上方、前方和左側爲雞蛋投下陰影,並比較陰影面積的大小。大家在玩中學,在動手實踐中把“化曲爲直”“三視圖”等數學知識牢牢地刻進腦海裏。

那麼,被揀出來的,沒有受精的雞蛋該怎麼處理呢?美術老師帶領大家開動腦筋,把它們“變廢爲寶”,做成有趣的蛋殼藝術品。孩子們還分工合作,創編了屬於自己的原創同名繪本故事——The Magic Egg。音樂課上,他們爲《母雞母雞叫咯咯》《小雞的一家》這兩首經典兒歌重新填詞,配上美麗的插圖,變成了獨屬於他們自己的小雞歡歌。

三年級年級組長蔡雯說,本次項目化學習在全方位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的能力、觀察應用能力、審美能力等學科素養的同時也引發了他們對於珍愛生命、愛護動物的深度思考。正如一個孩子在接受採訪時所說,“我覺得這隻小雞就像自己養的生命一樣,也讓我想到爸爸媽媽養育我很不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