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小月齡寶寶該由誰管?

這裏的精細化托育太讚了

杭州特別打造的這項服務,爲衆多家長解決燃眉之急

掃一掃二維碼

獲取權威育兒知識

95後新手媽媽小孫六個月前剛“卸貨”,日常養娃離不開各類育兒軟件,遇見問題就全網求助,雖說理論知識相當豐富,但各種相悖的說法讓曾身爲學霸的她越聽越糊塗。

此外,小孫也不希望因育兒與社會完全脫節,即使大夥都支持她全職在家,可小孫沒法與自己和解:除全程陪伴孩子成長外,也想努力實現個人價值。

自己產假消耗殆盡,父母輩又沒到退休年齡,小月齡寶寶該由誰管?是找月嫂還是放棄夢想當全職太太?看完這些故事你可能會有解題新思路。

有了孩子需面對各種問題 多元化托育是大勢所趨

與小孫有類似煩惱的還有在40歲時才擁有孩子的陳女士(化名),她對這遲來的“小棉襖”疼愛有加。

待孩子七個多月時,問題卻接踵而至:陳女士正打算迴歸職場,可家中老人身體狀況不佳,不適合長期高強度帶娃,加之平時不是把孩子抱懷裏,就是將其放在安全圍欄中,女兒的大運動能力較同齡人稍有滯後,光趴着都費勁,更別說翻身和爬行,這可讓老母親急壞了。

好在今年2月杭州市拱墅區推出全區首批14家提供小月齡托育服務的托育機構。在多地踩點後,小孫和陳女士都決定將孩子送入華媒一米國托育園春雀街園區。

“每天8:30到17:00都能把孩子送到這裏照護,還可根據需求增加早託和晚託延伸服務,能大大減輕照護壓力。”小孫和陳女士對此連聲稱讚。

華媒一米國托育園春雀街園區內共有多個班級,“託小班”主要是照料12~24個月的孩子,“混合班”最大能到36個月齡,而三月新開的乳兒班則是針對6~12個月嬰幼兒,“普惠托育的價格可比請個月嫂便宜。”一位寶媽如是說。

乳兒班的所有設置都是爲孩子量身定製,配有溫奶器、母乳冰箱、餐食調配臺等,班裏沒有桌椅,都是鋪設爬行墊的運動區域;所有玩具都是由環保材料製成,畢竟剛開始長牙的寶寶,啥都愛往嘴裏塞。

考慮到此年齡段的寶寶基本處於由爬行向站立的過渡階段,活動室內專門設有方便嬰幼兒嘗試站立的支撐架,還給認知鏡裝上了防跌倒“扶手”,注重細節又貼心。

這種讓人頭疼的困境並非個例,多項調查反映,大城市家庭對2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意願超過70%,滿足多元化托育需求,爲大勢所趨。

精細化完善小月齡托育服務 醫育結合實現照護全覆蓋

本報記者在多家托育機構走訪中瞭解,部分家長的確有類似想法,但難免有顧慮。畢竟乳兒班可不是託大班的“縮小版”,專業、規範,纔是家長與托育機構建立信任的基礎。

“無論是整體環境創設、安全衛生要求還是師資力量培養,都有一套精細的標準化流程。”杭州華媒一米托育集團總園長翟娟介紹,乳兒班每次納新前都需格外謹慎——從寶寶適應新環境到乳兒班老師瞭解每個寶寶的習慣,通過各種小“信號”快速捕捉情感需求,都是要有充足時間的。

每個孩子入園前,都會進行一次小月齡段托育評估,兒保醫生會從體格生長、發育篩查、喫動平衡等多方面給予詳細指導意見,有助於家長和托育機構進行鍼對性引導,促進寶寶大腦健康發育,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等。

杭州市是浙江省托育事業啓動最早、社區托育服務發展最完善的城市。2022年,杭州市在全國率先推出“醫育結合”健康促進模式,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轄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簽約服務全覆蓋,兒保醫生定期到托育機構、嬰幼兒成長驛站實地指導,這也爲科學建設乳兒班做了“軟件”加持。之後,杭州市還將舉辦首期小月齡段照護服務骨幹人員培訓班。

截至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共有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1383家,總託位數5.6萬個,每千人託位數達到4.5個。目前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格局,同時榮膺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獲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

“杭州是一個外來人口導入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崔威武說,將聚焦“託得便、託得起、託得好”三個目標,打造便捷、安全、科學、多層次的托育服務生態,擦亮“善育在杭”金名片,爲全國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先行探路。

5月15日爲國際家庭日,潮新聞·錢江晚報聯合杭州市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推出“科學育兒 題題有用”科普答題活動,大家可掃碼參與,獲取權威育兒知識,還有機會贏取現金獎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