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河南省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村——

多方聚合力 種瓜有保障(幫扶縣駐村手記)

本報記者 孫龍飛 張孝宇

綠色的田野孕育着收穫的希望。在河南省虞城縣大楊集鎮謝店村,一座座白色的大棚點綴在田間,到了該給西瓜整枝、授粉的時節了。

上午10點,戶外氣溫直逼30攝氏度,大棚內的溫度更高。“瓜秧已經長到合適的長度了,這幾天陸續開花,要趕在花謝前授上粉。”51歲的村民王新年已經勞作了4個小時,豆大的汗珠不停從額頭滲出,“40多天之後西瓜就能成熟,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哩!”

謝店村四季分明,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以及西瓜和反季節蔬菜等。王新年種了十來年西瓜,是謝店村最早的一批瓜農。去年趕上好天氣、好價格,他每畝地進賬萬把塊錢。

爲了讓村民的辛勤付出獲得更多回報,謝店村在細節上下足功夫。

“過去種的瓜,皮薄不耐運輸,出瓜時損失很大。”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葛慶磊帶着瓜農外出學習,引進了現在廣泛種植的“美都”瓜,“這種瓜不僅皮薄瓤厚,而且不易開裂,適合長途運輸,每斤能多賣5毛錢。”

西瓜的品質提升了,銷路也要打開。不同客戶對西瓜大小和成熟度的要求不同,謝店村精準扶貧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積極對接銷貨渠道,幫瓜農選擇合適的客戶。臨近出瓜時節,從本地商超、農貿批發市場到各地客商的訂單紛至沓來。

“這兒就像一個信息集散地和服務大平臺,幫大夥兒把好瓜賣得更快、更省心。”合作社負責人袁永濤說,“去年收瓜高峯期,一天能從村裏拉走30萬斤西瓜。”

瓜農關雙全有30畝西瓜大棚,這兩年行情不錯。他想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短缺讓他犯了難。他第一時間找到葛慶磊:“葛書記,該咋辦?能不能幫俺想想辦法?”

“給你聯繫銀行,讓他們來辦貸款!”葛慶磊說的,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虞城縣支行推出的上門貸款服務。“根據你的種植規模,可以申請15萬元貸款。這筆錢可以隨借隨還,用多少算多少利息,利息低至3釐。”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虞城縣支行客戶經理劉佳鑫的話,讓關雙全的心安定下來。

農民種地不容易,收成好壞受天氣影響大。前兩年雨水多,遇到連續集中降雨,地裏的積水排不出去,莊稼受災顆粒無收,快要成熟的西瓜爛在地裏,全村經濟損失超100萬元。怎麼和天氣做鬥爭?葛慶磊指了指田地四周的溝渠說:“喏,祕訣就在那裏。”

爲減少排水不暢帶來的澇害,謝店村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排水渠。2023年6月,全村排水溝渠貫通,總長近15公里。“旱時能引水澆地,雨時能排水防澇。別看這溝渠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葛慶磊說,“當強降雨來臨,這就是莊稼地的‘護衛渠’。”

走在謝店村的田間地頭,滿眼都是新綠。鄉親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6月收小麥、種玉米,10月收玉米、種小麥,春節後種西瓜……噴灑農藥等都可以由技術人員操作無人機完成。

離開謝店村那一天,記者再次來到王新年家的西瓜大棚,順着標記,找到了此前自己親手授粉的瓜藤。短短十幾天,西瓜已經從指甲蓋大小長到拳頭般大,再過20多天就能成熟上市。

“看這瓜長勢不錯,等成熟了,保甜!”王新年黝黑的臉上綻放出笑容。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5日 07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