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戚席佳]美國白宮當地時間14日發佈消息,藉口中國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爲”,渲染中國商品對美國經濟安全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要求該國貿易代表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來自中國的180億美元進口商品提高關稅,“以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白宮聲稱,此次針對中國的行動是“精心針對戰略領域的”,涉及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等產業。美媒分析認爲,這是拜登政府爲防止“中國削弱美國企業並威脅美國製造業就業”而採取的最新舉措,同時也爲了“爭取選民”的政治目的。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爲,美國最新關稅措施的目標就是針對中國的出口“新三樣”。“可以說,中國哪些產業取得重要成果,美國立刻就要進行打壓。”中國商務部14日在相關回應中表示,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根據白宮消息,拜登政府將提高鋼鐵和鋁、半導體、電動汽車、鋰電池、關鍵礦產、光伏電池、港口起重機和醫療用品等戰略領域產品的對華關稅。某些鋼鋁產品的關稅稅率將從最高7.5%提高到25%,鋰電池及其零部件的稅率從7.5%提高到25%,天然石墨、永磁體等關鍵礦產和港口起重機的稅率將從零提高到25%,傳統半導體、光伏電池的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電動汽車將從25%提高到100%,醫療用品根據品類不同,分別提高到25%或50%。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曾利用301條款,在2018年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拜登政府從這些關稅實施的第四年開始對是否延長進行審覈。路透社稱,白宮在聲明中表示,拜登將維持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同時加大其他產品的徵稅力度。

“中方堅決反對並嚴正交涉。”中國商務部14日對此回應稱,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產品加徵的301關稅,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徵關稅措施。

在白宮宣佈對更多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前一天,美國財長耶倫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加稅的決定宣佈後,美國可能會看到中國作出的“重大”反應。她還聲稱,美國針對中國“產能過剩”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應該是有針對性的,而不是廣泛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此回應稱,按照美方的邏輯,美國進行補貼就是“至關重要的產業投資”,別國進行補貼就是“令人擔憂的不公平競爭”;美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自由貿易”,別國向世界出口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就是“產能過剩”。這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的”

對於美國政府此輪對華加徵關稅,外媒普遍認爲與拜登在大選年爭取選票有關。路透社稱,拜登此舉是冒着與北京關係在選舉年陷入僵局的風險,以吸引對其經濟政策打低分的選民。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連任競選活動中,拜登強調了本屆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並特意參觀了受政府激勵措施支持的新工廠。報道認爲,這顯然是爲了向選民表明,他正在努力重振美國製造業。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稱,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可能會減輕美國汽車製造商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一些壓力。UAW在1月支持拜登競選連任,比2020年晚了很多,原因之一就是拜登想要實現向電動汽車轉型令工會感到擔心。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於美國而言,傳統汽車製造業涉及大規模就業,而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轉型面臨諸多困難。拜登政府此輪加稅一方面旨在拉攏美國傳統能源汽車製造巨頭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美國民衆表明自己將保證美國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領導權。

“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徵性的。”彭博社認爲,拜登政府加徵關稅對一些產業恐難產生實質影響,因爲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中佔有率並不高,太陽能產品大多從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從而規避了關稅。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財稅貿易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韋福雷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並非中國電動汽車廠商的主要市場,此次將關稅增至100%是試圖將中國電動汽車擋在美國大門之外。

韋福雷還表示,美國目前一些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中美新任氣候變化特使近期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另一方面美國又將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定義爲“過剩產能”作爲打壓對象。路透社援引分析師的話警告稱,(美中)貿易爭端可能會提高電動汽車的整體成本,從而損害拜登的氣候目標和創造製造業就業機會的目標。沃達福數字汽車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翔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目前擁有全球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果將中國的零部件拒之門外,那麼對美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和發展也是一種損失。

朔爾茨反對對中國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

白宮14日的消息聲稱,拜登政府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夥伴合作,解決對中國“不公平做法”的共同擔憂。但在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等領域,至少歐洲內部的對華態度並非鐵板一塊。

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宣佈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載人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此舉在歐洲內部遭遇巨大的反對聲浪。據德新社14日報道,在美國政府宣佈新的對華徵稅措施後,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他當天在斯德哥爾摩表示,歐盟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尚未公佈。“不過,我想指出的是,目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中至少有50%來自西方品牌,這些品牌在中國生產並進口到歐洲。”朔爾茨補充道,人們也不應該忘記,歐洲製造商成功地在中國市場上銷售了他們的汽車,並將大量歐洲生產的汽車出口到中國。

雖然一些歐洲機構和組織將當地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陷入困境歸咎於中國,但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卡德麗·西姆松3月曾對路透社表示,歐盟應支持處境艱難的歐洲太陽能設備製造商,但不能封鎖此類產品的進口。

李海東表示,美國此輪加徵關稅也是希望向以歐盟爲主的盟友施壓,引導這些國家向美國的政策看齊。這或將破壞中歐合作與經濟全球化,也會影響當前全球經濟的復甦進程,可以說是“高度不負責任的”。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政客已經被經濟和政治上的短視所綁架,採取的決策忽視了美國的長遠利益。

韋福雷認爲,在新能源領域,美強拉歐洲針對中國產品的趨勢值得警惕。歐盟需要認識到,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具備規模與成本優勢。一旦歐盟對中國發起諸如“雙反”在內的貿易保護措施,只會導致“雙輸”局面。對於歐盟而言,缺少來自中國的產品,其提出的新能源發展目標目前來看幾乎無法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