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工人忙生產。汪敬淼 攝

近年來,蕉嶺縣立足“世界長壽鄉”、水土富硒、資源豐富等縣域優勢,進一步做強根植本地的特色產業,舉全縣之力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食品產業園,力爭以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百千萬工程”在蕉嶺落地見效。

精準對接市場

延伸拓展產業鏈

走進位於蕉華工業園南部園區的廣東穗森實業有限公司(下稱“穗森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不斷。一瓶瓶山泉水被灌裝加蓋後,經過包裝、檢測等環節,齊齊封箱入庫,等待發貨。

“我們公司年生產山泉水4000多噸,主要銷往珠三角,頗受市場歡迎。”穗森公司負責人巫建雄介紹,該公司於2018年正式建成投產,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有現代化生產線3條,其中2條是360—500毫升的瓶裝水生產線,1條是5—15升的桶裝水生產線。“如果開足馬力生產,每小時可生產4000瓶瓶裝水和1000桶桶裝水。”巫建雄說。

談及在蕉嶺投資建廠的緣由,巫建雄坦然說道:“起初我們就是奔着‘世界長壽鄉’的名號過來的,後面發現這裏水質特別好,富含硒、鍶、鎂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且水的pH值維持在7左右,屬於弱鹼性水,很適合生產山泉水,就決定在蕉嶺安家落戶。”巫建雄告訴記者,公司結合市場需求,研發生產了一種超小分子團水——氫樂,工藝較普通山泉水更爲精細,附加值相對較高,每瓶水出廠價達15元,主要銷往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

“當前,蕉嶺縣正在創建食品產業園,這對我們食品企業而言無疑是個重大利好,這代表着資源、力量更加集聚,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發展上的實惠,進一步打響‘世界長壽鄉’品牌。”巫建雄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延伸拓展產業鏈,精準對接市場客戶羣衆,積極研製泡茶水、涼白開等新產品,不斷發展壯大企業。

強化精深加工

提升產品附加值

同樣,慕名而來、因“水”結緣的還有梅州市客家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客家磨坊”)。

“我們公司主要生產豆製品,產品以幹、鮮腐竹爲主。腐竹原材料只有水和豆子兩種,質量好壞取決於此。蕉嶺的水質是出了名的好,而世界長壽鄉的名號也有利於我們產品的推廣、銷售。”客家磨坊負責人梁銘洪說,公司於2015年12月落戶蕉華園區投資建廠,並於次年底建成投產。目前公司佔地2000多平方米,共有生產線11條,可日產腐竹約1噸,以電商、社區團購等方式銷往珠三角。

跟隨梁銘洪步伐,記者來到客家磨坊生產車間。一進門,濃郁的豆香撲鼻而來,整齊劃一的機械化設備隨處可見。浸泡、清洗、研磨、煮漿、生產成型、切割、包裝,一系列操作如行雲般絲滑流暢。時不時有工人在設備前來回踱步,檢查生產情況。“在生產過程中,我們還發明瞭鍋爐尾氣回收裝置、自動油皮設備用油水分離設置等8項實用新型專利。”梁銘洪告訴記者,公司還以青豆、黃豆、黑豆爲原料研製三色腐竹,目前已有成效。“乘着創建食品產業園的東風,公司計劃在園區租賃場地進一步擴大生產,加大豆全產業鏈的技術研發,研製豆漿、即食豆製品等相關產品,不斷拓展產業鏈的廣度和深度,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着食品產業園的創建,越來越多食品企業集聚園區。在帶動當地經濟的同時,也爲當地羣衆提供了就業機會。“我每月收入約5000元,主要負責腐竹的打包工作。”來自三圳鎮的賴大姐在客家磨坊工作已有6年,對於這份穩定的工作她表示很滿意。“工作內容簡單好上手,離家也近,算是很好了。”賴大姐笑着說。

據悉,蕉嶺縣食品產業園主體選址蕉華工業園南部園區,首期規劃面積約600畝,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目前園區有華鴻、梅嶺泉、真莊、太乙崇光等20家食品(保健品)工業企業入駐,其中規上工業3家。園區配套建設了廣東供銷天業(蕉嶺)冷鏈物流產業園、廣微測食品藥品檢測實驗室(梅州)、電商中心、科技孵化器、“雙創”中心、員工宿舍等配套設施。當前,蕉嶺縣正搶抓老區蘇區振興、“百千萬工程”、融灣入海三大政策疊加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快推進食品產業園建設步伐,打響“世界壽鄉 富硒蕉嶺”品牌,推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南方日報記者 陳萍

通訊員 汪敬淼 廖靜宜

丘林強 徐志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