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眉山日报

协办单位

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眉山市妇女联合会

眉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特别鸣谢

眉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东坡区图书馆金龙分馆

有读者留言,说因为不懂得如何拒绝,对别人几乎有求必应,不仅自己很累,有时还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本期《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邀请眉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廖丽君,一起聊聊,如何学会拒绝别人?

问题一

为什么有的人不善于拒绝别人?

【廖丽君】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拒绝别人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人觉得自己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要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可能影响一个人是否善于拒绝。比如,有的人从小生活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之下,对父母言听计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见;有的人小时候害怕因为拒绝父母而得罪了父母,所以一直都是尽力讨好、从不拒绝;还有的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就是要乐于助人,这样才能有好人缘……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了赞同别人的意见,不懂得拒绝别人。长大后,也是继续讨好别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对别人有求必应,从不会拒绝。哪怕有那么一两次硬着头皮拒绝别人了,心里也觉得很过意不去,等下一次别人有要求的时候又不会拒绝了。

有的人性格敏感,觉得拒绝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不想让别人失望,甚至觉得没有自己的帮助,别人就无法解决困难;有的人出于对人际关系的担忧,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友善,害怕自己的拒绝导致和别人的关系破裂、被孤立等;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卑、懦弱的性格特点,担心拒绝会得罪人,哪怕心里很不愿意,哪怕对方是无理的要求,他们也不会提任何意见,无力拒绝。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对“拒绝”的态度和行为存在差异。有些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更强调合作与和谐,这可能导致人们更不愿意拒绝别人。他们会认为,拒绝他人会让自己显得十分不合群,不善于团队合作。同时,他们生怕自己因为拒绝了一些人的请求,就会遭受到来自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排斥而受到孤立,因此不愿意拒绝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社会压力和群体期望也可能对一个人的拒绝能力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对拒绝持负面态度的社会环境中,他可能会觉得拒绝别人是不被接受的行为,从而不愿意拒绝。

问题二

做不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就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廖丽君】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为人和善,面对别人提出的请求几乎都会同意,事后又抱怨。其实他们心里是不情愿的,但拒绝的话又怕影响人际关系。很多人都以为做个不拒绝别人请求的人,就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

不懂得拒绝的人通常会被人看作是“老好人”,这种“不拒绝”的行为可能会让人认为他们性格软弱,没有原则,自然不被尊重。因为不懂得拒绝他人要求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出自真心和友谊而帮助别人的,只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说不而已,他们不分对象、不分事件地帮助别人,自然也无法获得他人的友谊。相反,人们会尊重那些能够坚持自己的“真性情”的人,从而产生真正的喜爱。虽然拒绝可能会引起冲突,但冲突过后,可能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长期无条件地满足他人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受助者缺乏感恩之心。可能人们在初次向不懂拒绝的人求助之时,一般都会心怀感恩。但时间一长,他们心中的感恩情愫便会减少,甚至是消失。他们可能会认为别人的帮助是廉价的,不需要感恩。长期对别人有求必应,会让互动双方陷入一段依赖共生的关系。求助的人依赖于不拒绝的人,把一切当做是理所应当;不拒绝者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导致内心充满疲惫、不满,充满抱怨。有的人不善于拒绝别人的要求,可能会采取消极抵抗,比如在执行任务时故意做得不够好等,这些对人际关系都是不利的。

因此,为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理拒绝别人的要求是很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所有人的所有要求,而是在尊重自己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在不伤害他人感情、也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建立更加健康和平等的人际关系。

问题三

如何“拒绝”别人不伤感情也不失礼?

【廖丽君】我们难免会遇到别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或寻求帮助的情况,当我们认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自己做不到,该如何巧妙而又有礼貌地拒绝别人呢?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不要总是立刻回答对方的请求,而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有时候,可能需要时间来考虑是否能接受请求,可以向对方委婉地表示需要时间考虑,并承诺稍后给出答复。这样,可以让自己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听取对方的请求和想法后,思考自己目前最需要优先处理的事情,以及答应了对方请求之后需要付出和牺牲的东西,考虑自己是否拒绝。不过,回应的时间也不宜拖得过久,因为迟迟不给答复才更有可能导致人们最害怕的那些负面结果出现,比如伤害对方感情。

采用委婉的方式,坚决但友好地拒绝。如果你已经决定拒绝,要坚定但礼貌地表达。对方有可能三番五次地提出请求,而你需要做好准备反复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在你和对方说明拒绝的原因时,尽量避免过于冗长的借口、频频道歉等。因为这些借口有可能让对方找到更多可以说服你的点,也让对方感觉可能你还在考虑他们的请求,只要多费些唇舌便可能说动你,甚至给对方一种“你不帮我就是你的错”“帮我是你应尽的义务”等错觉。即使你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也要避免直接和生硬的语言。可以尝试用“我理解你的需求,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困扰”,或者用幽默的语气说出拒绝,既能让对方在你的玩笑中察觉你的态度,也能化解尴尬,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解释原因,提供替代方案。在对别人的请求表达拒绝时,给出合理的解释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立场。不管是时间冲突、能力不足等客观解释,还是个人喜好、价值观等主观理由,都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决定是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考虑,而不是无故拒绝。当然,拒绝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方的需求完全无法得到满足。有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对方找到其他途径或者推荐其他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告诉他们“这件事我确实无法帮你,但你可以尝试找专业人士,他们更有经验。”如果可能,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或几个替代方案,既能够表现出我们的关心和善意,同时也让对方感到受到了帮助。

结语

拒绝不是冷漠,而是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诚实。希望本期内容能让大家学会拒绝,懂得说“不”,不再消耗自己。

如果你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权益保护等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在线留言,《守护成长 丫丫有话说》将为你解答。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毅 整理

相关文章